记者 龚喜燕 昨天一早,义乌市城西街道蒋母塘村的童大宗祠“双桂堂”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自稠江街道童店、佛堂镇翁村、江东街道江坎头等村的21名刚考上大学的童姓子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来上入学前的特殊一课。 “我没想到会这么隆重,实在太震撼了。”稠江街道童店新村的童俊鑫今年被浙江工业大学金融系录取了,听说族里的宗亲要给自己授牌匾,以资鼓励,起初他并不以为然。来到这个被称为进士第的童大宗祠后,“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童俊鑫说,看到自己的名字高悬在“光荣榜”上,与供奉在宗祠里的童氏名人先祖,如南宋清官童必大等一起受人称道,心情很激动。 昨天上午8时,族里的长者童永寿带领新生们祭拜先祖,并谆谆告诫,希望学子们继承先祖“刚正勇为、精忠报国”的光荣传统,珍惜在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学成后孝敬父母、报效家国。随后,如同古代中举报喜的仪式,由长辈们举着“双桂堂”、“进士第”的牌子,孩子们迎着大旗,一路敲锣打鼓、鸣炮奏乐,组成浩浩荡荡的庆贺队伍,挨家挨户将一面面题有“金榜题名、荣宗耀祖”的铜匾送到“秀才”们家中。每到一处,鞭炮相迎,都引来众多村民的围观。 “去年,我孩子也参加了送匾仪式,回来后一个劲说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也要这样光荣一回。”一位童姓家长告诉记者,精神上的鼓励比物质奖励更有价值,家长觉得有面子,孩子也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后辈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一举多得。 据悉,义乌稠西童氏先祖随宋高宗南迁而来,至今已繁衍到31代,族人逾2000。700多年来,该族以先贤为榜样,代代传承,勉励子孙后代发奋读书、报效家国。从2006年开始,义乌童氏宗亲联谊会就为金榜题名的童姓子孙敲锣打鼓上门赠送牌匾,并将高中的新生名单制成“光荣榜”,悬挂在宗祠内,供后人学习、新生自勉。如今,光荣榜上的名单已增至60多人。族人说,这种“送匾礼仪”在义乌独具特色,别无分号。义乌文化部门也觉得这项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价值,已建议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