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记者 吴江平 余梦盈 在瓷都景德镇,有一位跋涉艺坛50个春秋的老人,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教育工作,从不放弃手中画笔。他就是被艺术界朋友称为“竹童”的童承天先生。5月18日,景德镇美术馆将举行《童承天竹画展》。中国江西网记者就此对童承天进行了专访。
童承天写意墨竹。(该图由景德镇美术馆提供)
【江西访谈】童老师,您好!我们非常荣幸能和您对话。您这次举行的是竹画展,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画竹子呢? 〖童承天〗因为我自身很喜欢竹子,数十年如一日“观竹画竹、信竹访竹、学竹问竹而求索于竹”。竹子给人的印象就是高风亮节,“虚心劲节”、“节凛冰霜”, 我虽然是在画竹,虽然是在用毛笔用墨画竹子,虽然画的是竹这种植物的大概形体,但是我的意思却不在这里,而是通过这些大概的形体,表现情操、情绪、情趣等等。 【江西访谈】您认为置身于世界民族绘画之林的中国画为什么会对人有如此的吸引力呢? 〖童承天〗我们伟大民族的中国画艺术,有它区别于西方民族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写意墨竹有“形神兼备”而重点在“神”的魅力。 写意墨竹的“意”,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表示画此画,只取其形的特征,求其大概,不显其细,就是前人说的“贵在取影”;第二层意思则是作品的主题。即作者通过作品画面形式,表现或暗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观意愿。古人所讲的“形神兼备”就包含这个意思。画竹,就要像竹,要形象逼真。画山竹,看起来就是山竹;画金竹,看起来就是金竹;画苦竹,看起来就是苦竹。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画家画同样的竹种,却各不相同。古今画墨竹的画家,数以百计,其风格却五光十色。 我们国家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说明我国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在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所以说竹子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江西访谈】听童老师这一番讲解,我们也长了见识。您平时还有其他爱好吗? 〖童承天〗我喜欢钓鱼。平时闲来无事就约几个好友或者与妻子吴四英一起去钓鱼。我十分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不太追求物质生活,吃啊,穿啊之类的。 【江西访谈】您有想过把您的作品拿到国外去参展吗? 〖童承天〗有的。目前,我正在和朋友商量把作品拿到美国等一些国家去寻觅知音,也让大洋彼岸的民众欣赏到真正的中国古代“竹文化”的深厚底蕴。 【江西访谈】希望童老师可以早日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全世界展示,也预祝《童承天竹画展》圆满成功。 〖童承天〗感谢你们对此次画展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