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童家印象
发表时间:2009-4-4 20:20:42     新闻来源: 余姚论坛      阅读:3223次


           
            叶韵2009-02-22

        童家村位于余姚河姆渡镇,旧属慈溪。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童家古称太宗童,在清末已经设市,逢农历三、八集市,故也称童市。在年已七十六岁的童鼎华老人陪同下,周日我们走访了童家古村落。以童家为中心,北面是东前房、下新屋,西边为西童界,西南为上童界,东北是王家漕头,南边是杨家堰头,都是童氏家族聚居的村落。我们先到下新屋。下新屋村前是一条小河,河南岸曾经是童氏家族的圣地——“童家宗祠”。当我们走近小河时才发现,前面不起眼的石桥还是一座古桥,单孔石梁结构,没有桥栏,厚厚的两块桥板被村民移开了一些,中间填充了混凝土,让桥面宽了许多。桥板两侧有三个凹进去的方框,四周线条分明,凿得平整的框底是阳文凸刻的“聚源桥”三个大字,“聚”字旁边还有一列阴刻小字依稀难辩。我用相机拍下,回家在电脑上放大,才辩认出是“乾隆甲寅年(1794)”五个小字,呵呵,小桥居然二百多岁了,还默默地为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服务着。

         站在桥头,童鼎华老人指着远处的渡口告诉我,那是俞家渡,当年是童家人资助建造的。他指着南边童家灰黑的马头墙说,越过这高墙,向南三里路便是车厩道头(码头)。走下桥来,河塘边的一个草蓬让我喜出望外,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草蓬了。草蓬的一侧是当地人的竹园、菜地,冒雨种马玲薯的农民告诉我们,菜地底下还埋着阶沿石,太大了,挖不起来。据童鼎华老人说,这就是童家宗祠的地基。根据他的提示,我用脚步测量法走了一圈,估计祠堂面积约在2000平方米左右。说到祠堂,不仅仅是童鼎华老人,村里的老人们都充满着感情。这也难怪,这里不仅仅是童氏家族的圣地,对于方圆村中八十岁左右的老人来说,这里还是启蒙地。民国年间,祠堂里曾经举办过私立小学,以祠堂“思敬堂”命名,童鼎华老人在这里念过四年书。

        老人给我描绘了当年祠堂的大致轮廓:坐北朝南,采用轴线对称布局,最南边稻田边有一堵影壁,然后是很宽敞的石板道地。接着是前后三进七间门面的正屋,前两进是高平屋,后一进和两侧厢房均是楼房。头一进正中是大门,白底的门额上有“童氏宗祠”四个黑字。门两边礌鼓,礌鼓两侧走廊前是木栅栏,木栅栏前的石板道地上各有一个旗杆夹。木栅栏内走廊两头的墙壁,各有一块石碑,碑上记载着当年童氏宗祠的建造情况。走进大门是三间前厅,迎面一个戏台,两边有“出将”、“入相”两个楼梯,头进两侧各两间分别用于戏班的化妆和住宿。戏台前是天井,两侧各三间看楼,看楼北墙外的东围墙有月洞门通祠堂墙外的菜园。戏台正面就是享堂(正厅),上方挂有许多匾额,正中是“思敬堂”,两边是“进士”、“文魁”、“状元”、“翰林”之类,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显得庄严肃穆又温情脉脉。走出二进是后天井,两侧围墙有边门通往祠堂外。后天井正面是寝堂(后厅),正中敬奉“东海遗国公”神龛,上方没有楼板,直通到屋顶,神龛后有“东海遗风”匾额。楼上与两侧各三间厢房的楼上相通,均放置童氏祖先神主牌位。祠堂东侧边门外,靠北是一排坐东朝西的落脚屋,小天井摆放着水缸,屋里住着管祠堂的所谓“堕民嫂”;靠南是菜园。当说到祠堂的华美、气派时,老人告诉我,他为了寻祖,专门去过宁海的前童祠堂,相比之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造工艺,童家祠堂都要比那里更胜一筹。老人长叹了一口气说,祠堂是1958年拆掉的,材料运到县城,据说是建造龙山剧院了。站在挖去旗杆夹后留下的两只水潭边,潭中混浊的水和周围杂乱无章的野草使眼前变得模糊起来,我怎么也无法把这里与曾经的热闹联系起来。想当初,这里曾经是追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的根基所在,每一次盛会锣鼓炮仗,响彻云霄,让整个家族热血沸腾。或许,这里曾经欢送过赴考的学子;或许,这里曾经迎接过传旨的钦差;或许,这里响起过每年正月初一祭祖仪式后分发馒头的喧闹;或许,这里是每年三月半行会时舞狮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着族中优秀人物的人生轨迹、才识德范,这里是激励童氏后代奋发向上的源头。多少年来童氏家族通过这里来传承血脉、延续荣光、不忘根本。 

         从祠堂地基回来去童家大屋。童鼎华老人告诉我,本来村中这样的老屋到处都是,经过三年困难时期拆掉一部分,与山北人换大米了;文革时期又拆了一些,改建成毛竹椽子的小屋。几经折腾,就只剩下这大屋和为数不多的老屋。大屋本来也是要拆的,但住的人太多,思想不统一才得以幸存。大屋的头一进,解放后到公社化之前曾经做过乡政府,所以政府一搬,也就拆得七零八落。除了头进已经破败,中进、后进、厢房、侧轩基本还算完整,尤其是北面的马头墙,依然是那么挺拔。跨进大屋的石门槛,不得不为之惊叹:雕着栩栩如生的人物、飞禽、走兽、花鸟的花格门窗、牛腿斗拱、雕栋画梁,可以想象当初主人的辉煌。当我想象着它们在悠远的时光中曾经的荣辱盛衰时,老人告诉我,六十多年前,大屋里的童家阿婆去世,前后天井搭了布篷,整个童氏家族在这里吃了三十多天,一直到“五七”出殡。童家阿婆是嘉兴童天成药材行创建人童其勋(字微香)的夫人,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这一块响当当的老招牌,至今还挂在嘉兴市北门大街的北丽桥堍。

         在上童界的小河边我放眼看去,烟雨蒙蒙、蒹葭苍苍、小桥流水,早春还是那么美丽。从童家往南三里是滔滔的姚江,隔江是巍巍的四明山,向北三里是悠悠的慈江,隔江是绵绵百里的北山岗。我想象着,这两江的中间,曾经的院落是那样的安详静谧、错落有致,无论是公鸡啼鸣、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古村永远是那么宁静和安逸,光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而时间毕竟过去了,今天,走在童家幽深的小巷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年久失修,颓然坍塌的残垣断壁,它们的存在是时光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见证。故事在这里并没有被割裂,循着高墙,仍可以从一道道岁月的回音壁中听到时光的故事。大家族聚居的时代已经过去,童家村今天成了多姓杂居的村落;祠堂消失了,村子里到处是新建楼房。但是,历史不会被湮没,它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流传。现在的童家一带成了“中国茭白之乡”,并被列为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村里世代相传的勤劳持家、艰苦创业的风气,影响着新的一代。这不,刚从田头回来的、我的堂妹夫阿强高兴地告诉我,去年他家,单是茭白收入就要超过九万元呢。

           [古渡老人:
            1、基本反映了童家的现状;童家宗祠踪迹无处觅,是上世纪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实属无奈;
            2、从目前的现状看,童家的经济状况单在河姆渡镇也不乐观,差距较大,童家子孙要团结起来,奋起直追;
            3、童家要利用镇政府所在地的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要齐头并进;
            4、要由童氏宗属长者组建家谱、宗祠恢复办公室,资金可以捐赠、赞助,分期实施。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去做,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可以克服的。]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提干新排长,入伍11年,15次摘金夺银! (2024-11-12)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第三次换届选举 (2024-11-12)
·接力救下19人!龙岩这2位勇士获“中央政法委”表彰 (2024-10-10)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岩精神——红岩文化中心举行“缅怀童小鹏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 (2024-9-22)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批通联员公告 (2024-7-4)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