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失去联系60多年,双方互相思念,苦苦寻找,终于相见。故事的主人翁演绎了一则血浓于水、血脉相连的感人故事。2007年7月24日,在开封市内环南路童玉明的家中,这位74岁的离休干部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童家人的分分合合和漫长的寻亲之旅。
童玉明原籍北京市。孩提时,因家庭变故,童家人搬迁至开封定居。不久,童玉明的叔叔、婶子相继去世,撇下两儿一女3个孩子。童玉明的叔叔的女儿被童玉明的父亲送往北京老家,小儿子被过继给其姨也离开了开封,仅剩大儿子童焕林在开封生活。童玉明的父亲对童焕林照顾有加,伯侄之间感情笃深。童玉明小时候常跟堂兄童焕林一起玩耍,童焕林对童玉明很好,堂兄弟之间感情很深。但1945年,童焕林突然携家人离开开封,不知去向。从此童玉明与堂兄失去了联系。
寻找堂兄一直是童玉明心中解不开的情结。几十年来,童玉明坚持不懈地寻找堂兄。每次只要遇到姓童的人,他就问是否认识一位叫童焕林的人,但仍毫无堂兄的音讯。童玉明过去一直住在鱼市口街,1969年,杞县曾来人到他所在的居委会了解童焕林的情况。童玉明听说后立即找到该居委会主任,可惜的是,居委会主任年纪大了,没有记清来人的具体单位。为此,童玉明曾专门去杞县寻找了两次,因毫无目标,均无功而返。
随着岁月的流逝,童玉明对堂兄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1993年我离休后,感到孤独,更想见到堂兄。”童玉明说。也许是他的思亲之情感动了上苍,2007年6月,童玉明的寻亲之路出现了奇迹般的转折。6月7日晚,他打开电视看开封新闻时,看到了一则杞县财政局干部童杰向开封市档案馆捐献童氏家谱的消息,心中不禁一亮,感觉找到堂兄有希望了,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他来到市档案馆想看那份童氏家谱,被告知,家谱在市档案局,还未转来。他又跑到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他,童杰有要求,家谱不让随便看,实在想看必须征得童杰同意。工作人员被他的诚心所打动,把童杰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与童杰联系上后,童玉明提起了祖父、父亲的名字,童杰说家谱上没有这两个人的名字。童玉明就托他帮助打听童焕林。第三天,童杰回电话,说在杞县城关镇牛角庄村有一个叫童焕林的人,曾在开封市工作过,但已于1976年去世,他有一个儿子叫童得运,现住在牛角庄村。后经证实,此人正是他的堂兄。得知苦苦寻找的堂兄已不在人世,童玉明非常难过,就提出要见侄子童得运。6月13日,童玉明和老伴赶到杞县,在童杰的带领下见到了童得运及其家人。亲人相见,喜极而泣。据童得运说,1945年,他父亲出事,就带家人回到了其妻子的娘家杞县,因怕连累童玉明一家人,一直未敢与童玉明联系。后来,童得运按照父亲的嘱托,曾到开封市鱼市口街寻找童玉明,因童玉明搬家而未找到。
为了留住这喜庆而美好的时刻,童玉明夫妇与侄子童得运一家特意到照相馆合影留念。6月24日,童得运又专程携家人来开封市拜望了童玉明和童玉明的大姐。
( 作者: 李占军 徐明月 2007-07-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