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上午,由公众历史研究会、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塘溪镇与童夏家村联合主办的公众史学作家童中人先生系列作品研讨会鄞州区塘溪镇童夏家村文化礼堂会议室正式召开。这是全国首次专门组织的公众历史作家及其作品专题研讨会。
如何扩大公众历史研究会的社会影响,这是会长钱茂伟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感觉公众历史研究会应走文联道路,通过学会组织的力量,及时关注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研讨。
他感觉今年98岁的童中人是一个理想的尝试对象,他有7种公众历史作品。借此可以发扬童中人先生公众历史写作精神,宣传公众历史写作的当代价值,深化公众史学的实践研究。他将此想法与鄞州区政府原方志办主任、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公众历史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锺文一商量,马上得到他的响应。于是经过他精心的策划,这就有了公众史学作家童中人先生系列作品研讨会。
会议首先由童中人先生讲述自己的修史经过以及背后动因。童中人(1925-)先生曾为樟村中学语文老师,当过校长,在当地生活了37年。1985年退休后,回归故乡塘溪镇雁村(现为童夏村)。先后编写了《鄞县章水区历史实事考订》《蜜岩村志》(章水镇)、《雁村志》、《竹斋诗文集》、《童氏宗谱》,又有个人回忆录《风雨从教路》,主编《邹溪庙志》。
无论是作品的主题、内容、数量,还是作者的精神品质都符合公众历史的要求。钱教授认为,他是最后一代传统型乡绅,他的作品风格保留了传统的国学风格,甚至是手工写作风格,在当下都是十分稀缺的案例。鉴于他一生在公众历史写作的贡献,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公众历史专业委员会和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决定向童中人先生颁发“公众历史写作终身成就奖”。天一阁博物院副研究员、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公众历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应芳舟宣传了文件,钱茂伟教授代表学会授予童先生荣誉证书奖牌。
会议参照“文学作家”提出“公众历史作家”概念。所谓“公众历史”,是公众本位的新史学,有别于传统组织本位的“国家历史”。它是由马克思主义“人民史”、梁启超“民史”而来的概念,主要指个人史、家族史、社区史、单位史、专题史。除了传统的文献史,更强调通过口述史、影像史方式来做。它提倡人人参与、人人入史、人人分享。由此,开辟了史学的新大陆,让无数的当代人与单位成为历史研究及记录对象。
然后,与会专家对童先生的人生及作品展开了研讨,各位专家就童中人先生公众历史编写的精神、态度和风格以及系列作品对地方文明、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给出了很高的评价。长期与童先生合作的原塘溪中学校长马宏良先生讲述了和童中人先生一起修史的过程时,也强调童先生在修史上的执着。两位先生的讲话,不仅告诉我们修史的经过,也传达出了彼此的惺惺相惜。
邵鹏(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科长)首先对童中人先生的历史写作功底给予了肯定。同时,就童先生在过去用手写的方式创作出这些作品的毅力,给出了高度的认可。像童先生这样为小地方留下历史,功在千秋。沈学东先生(象山县教委高级老师)认为,童先生的作品具有时代品质。沈先生重点肯定了村史的应用价值。在村史中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学习。同时,他也强调了村史的编写可以保留村庄文化。杜锺文先生认为童先生的作品种类齐全,以小见大。做到了真(严谨)、信(不回避)、资政(发挥乡村建设作用)。童先生自身修史的精神体现出了情、功、恒。
学者们在评价童中人作品基础上,探讨了公众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如邵鹏认为公众史学就是普通人写普通事,写小地方的小事情。过去的历史创作是写大历史、大事件。公众历史则不是写大历史,而是写普通人的普通事,写小地方的小事情。他认为小地方的历史创作更难,如果发生过的历史,没有人写下来,绝大部分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小地方,基本上后来就是荒芜了,什么都没有了。像童先生这样为小地方留下历史,功在千秋。
杜锺文认为公众历史不仅仅是研究会,还要有写作。像作家协会一样,创立公众历史写作协会。他提出了“文化回乡”的构想。可以让每个乡镇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帮助村子修史。同时,提出了发动“文化志愿者”的建议。公众历史写作是对乡村、家族和个人的文化挖掘和传承,可以召集文化方面的志愿工作者。可以召集退休老人做文化志愿者,做公众历史创作。钱茂伟在总结发言时,提出公众史学是我们开辟的新大陆,挖掘以前民间和普通人不关注的历史。提出人人都可以成为,有资格书写历史的公众历史作家。强调挖掘民间修史人才。村民对家乡有情感,有责任心,所以我们只要好好对其进行专业文化培训,补强他们的不足,就可以成为公众历史作家。在资料收集方面提出了“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的观点。
本次会议是第一次公众历史作品研讨会议。公众史学中国化以后,理论成果相对成熟。一批公众历史学者开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公众历史写作的探索。然而,社会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充。会议有利于推动公众历史写作扎根民间,传承民间修史精神。史学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民间修史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需要扎实的史学创作功底,另一方面需要顽强的毅力。当代致力于民间历史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仍然有一批以童中人先生为代表的当代民间史学家。他们不慕名利,扎根乡村为家乡文化建设无私的奉献力量。这种精神正是公众历史写作精神,正是当代公众历史创作者所需践行的品质。
(童光普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