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江苏省张家港市竟然出了这六大名人!张家港人的骄傲!
发布时间:01-1010:33历史达人
张家港市,江苏省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隔江相望,总面积986.7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95.67平方千米。张家港市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境内自然环境优越,拥有香山、暨阳湖、凤凰山、永联小镇等风景名胜。2019年,张家港市下辖8个镇,另设有7个功能区。2018年,张家港市常住人口126.0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0.18亿元。当然张家港市自古至今名人众多,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其中较为知名的六位,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并指正,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名人。
第一位:张光斗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2013年6月21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2013年6月21日13时42分,张光斗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第二位:薛永祺
薛永祺,1937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 。1959年薛永祺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得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 。薛永祺主要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为中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并推动了中国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三位:钱昌照
钱昌照(1899年~198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钱昌照1918年在上海浦东中学毕业,1919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22年进牛津大学深造。建国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政协全国委员会财经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1988年10月14日5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第四位:沈文荣
沈文荣,男,1946年出生,江苏张家港人。1992年起,担任沙钢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2008胡润百富榜第36名;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43名。2013年10月是全国工商联60华诞。 由《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编撰的《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沈文荣被评为“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沈文荣排名第185位。2019年11月7日,沈文荣以138.6亿元财富值位列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185名。
第五位:童道明
童道明(1937年—2019年6月27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汉族,中共党员,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1956年赴原苏联留学,1960年肄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2019年6月27日,童道明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2岁。
第六位:吴中伟
吴中伟(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江苏张家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专家。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入美国丹佛材料研究所进修,1951年研制成功混凝土引气剂,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中伟长期从事水泥、砼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砼研究室;研制成功我国最早的砼外加剂即引气剂,至今仍广泛应用;在国内最早提出碱-集料反应等问题;研制成功硅酸盐自应力水泥与自应力砼,并研究钢丝网水泥,积极开发水泥船、管、杆等水泥制品代钢代木;研究开发膨胀砼并首创膨胀砼后浇缝,保证了砼建筑的整体性;首次提出砼中心质假说,为砼的组成结构和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江苏童澄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