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舟山童信扬宗亲】
一个是教导主任,一个是音乐教师,上世纪50年代,在岱山长涂中心小学有一对“校园眷侣”,他们无怨无悔守海岛,携手同心绽芳华。
在动乱年代遭遇不公平待遇,甚至改写人生境遇后,他们依旧初心不改,赤心报桑梓。
他们就是童信扬、刘诺也夫妇。
又是一年教师节,想起去年驾鹤西去的老伴,刘老师分外怀念。\
童信扬、刘诺也夫妇1998年冬天在东沙中心小学门口合影
由同事成恋人
“我俩都是苦命人。”年过九旬的刘老师,半眯着眼睛陷入回忆,“他7岁丧母,12岁多去当学徒,父亲又身患重疾。而我是船工的女儿,三代赤贫,目不识丁,14岁才开眼上小学,毕业后苦苦哀求母亲,让我来定海读师范。”
解放后,两位热血青年都选择投身教育事业。1951年,童老师调到岱山县长涂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刘老师在这里当音乐老师,两人成了同事。
时隔70年,刘老师还清晰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细长身材,剃着平头,一脸秀气,工作十分积极,是个热血青年。”童老师有才,擅画画、写美术字,经常点起汽油灯,连夜赶画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等巨幅头像,或写横幅标语。
老师还有个外号叫“夜战神”,时常加班到午夜零点,饿了,就拿炒米粉用开水冲食。由于点灯时间长,美孚灯的灯芯不够,他就加点水,让火油浮起来再用,结果第二天鼻子变成了烟囱筒,同事们看了哈哈大笑。
美丽的刘老师也是多才多艺,除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外,她还自编唱词、扭秧歌,大力宣传抗美援朝。
那时老师们还要给村民们上“扫盲班”。有一次,两人一起去离长涂小学最远的一所学校上课,童老师给村民讲国内国际形势,刘老师教他们唱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天黑、路远、夜寒,但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
由于志同道合,两人由同事变成恋人,在一起更加勤奋地学习。那时学校常常对教师进行时事测验,童老师每次成绩都领先。有一次学习新民主主义,考试结果两人都得了高分,获得嘉奖。
“我们必须在工作调动前结婚”
由于童老师工作出色能力强,1952年,他被调到东沙中心小学工作。当时这个学校上有初中部,下设幼儿园,其规模在舟山位列第一,在全省名列第二,童老师在东沙中心小学任副教导主任,后又升任正职。
当时交通不便,面对仍留在长涂中心小学的女朋友,童老师找到她,并向她求婚:“我9月就要走了,我们必须在工作调动前结婚!”时间选在1952年7月19日,那年童老师24岁,刘老师22岁。
这对岱山教育界的“才子佳人”的结合,一时传为佳话。他俩响应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号召,把婚礼办得低调又俭朴,引得当时乡里很多青年效仿。
1955年2月,刘老师去余姚师范培训两年。1957年,她才调到东沙中心小学与童老师同校工作,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
这一年对这对教师夫妻来讲,原本好事连连。他俩有了儿子,童老师又被评为县级先进教师,暑假去杭州休养旅游,家圆、月满、花盛开,满满的幸福感。
错判入狱离妻别子
孰料,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打破了。那年暑假,刘老师抱着吃奶的孩子参加在定海举办的教师肃反学习。
学习到第3天,童老师被点名揪上台,遭揭发批判斗争,说他是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刘老师听后犹如五雷轰顶,坐在台下失神发愣,怎么刚带大红花的先进教师,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她想不明白。
接着,童老师被错判有期徒刑5年,离开爱妻和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押送到杭州乔司农场劳动改造。从此只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
5年刑满后又留场劳动13年,在漫漫等待18年后,童老师作为被改造好的典型遣送返乡,那年的他已经48岁。
他不顾一切先去看望了分别18年的儿子,离开时儿子才几个月大,现在已经19岁了。
父子相见时,满脸泪水的悲怆场景无法用语言表达。
重返教坛又成“拼命三郎”
1976年2月,童老师回原籍秀山乡一个生产队当上了农民。
1979年,当时中央实行全国拨乱反正,童老师被乡党委和县教育局推荐,到秀山中学任高中语文代课教师。第二年又被调任岱山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兼教务工作及班主任。
重返教育岗位后,童老师又成了“工作狂”,每晚办公室关灯最晚的是他,早上上班最早的又是他,同事说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个拼命三郎,领导对他的评价是“童信扬一人顶过三人工作"。
他努力探索和研究教育方法。有些学生被老师、同学乃至家长看不起,对他们没有信心。他们破罐子破摔,反抗性、破坏性强,老师无法上课,童老师就去当救火兵。他认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他怀着对党和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摸索出一套针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方法。他一学期家访上百次,给学生慈父般的关怀,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每逢生日给予评语及礼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他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使学生非常感动。不仅使教学获得成功,还成了学生的知心人,深受学生爱戴!他把这些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写成8篇文章,登上了《中国教育报》和《浙江教育报》。几年内,当了6个差班班主任。
一个代课教师被评为县级先进教师,还在岱山县首届青年教师讲习班上应邀发言,在全县各中学教师会议上作巡回报告,他又成了教育界的红人。
共经磨难的恩爱夫妻
1983年8月20日,岱山中学接到了为童老师平反的喜讯,次年为他归正复职,还他人身尊严和历史的清白。童老师激动得如孤儿一下子找到了母亲,悲喜交加。
在刘老师眼里,童老师一生热心公益事业,“他自己节衣缩食,省得不能再省。50岁那年,堂兄送他一双冬季长袜,穿了十几年,破了又补都不肯丢,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把省下来的钱慷慨资助困难学生及社会公益事业。”童老师还资助了数位贫困学生上大学,其中有一名,从初二开始资助一直到大学本科毕业,每年资助12000元。
对于岱山中学,童老师更是情有独钟,每逢校庆等重要庆典活动,他都会出钱出力无私奉献。
在童老师80岁生日那天,岱山中学专程派人送来精致大匾,上面写道:“毕生倾情园丁业,历尽艰辛志不移。虽然已是耄耋身,仍怀赤心报桑梓。”
岁月如流水,人生易老。2018年8月,童老师得病不起,于2019年2月12日永远离去。
“老伴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了,我天天都在思念中度过。”刘老师说,“这一生,我们是共经磨难的恩爱夫妻,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好伉俪。”
记者 徐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