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第二届宁波新家谱编修...
   义乌童大宗祠冬至祭祖...
   福建漳州华安童氏慎德...
   童小华教授当选中国工...
   宁波童氏宗亲磐安拜访...
   印尼童氏回广东大埔石...
 
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
发表时间:2019-12-4 14:38:33     新闻来源:原创: 采集工程 中国科学家      阅读:2113次
 
    第一批博导、导弹事业的无名英雄、26岁的教研室主任……这位宝藏科学家让人叹服!
 
 
    他与孔子同一天生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他跟钱学森一同工作,是我国航空航天与国防事业背后的无名英雄;
 
    他几经起落,却笃志科研,无怨无悔;
 
    他很晚创业,却大器晚成,成就斐然。
 
    他就是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秉纲。
 
童秉纲
 
    与孔子同一天生日
    童秉纲,1927928日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928日也是孔子的生日,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童秉纲一生的岁月中,教师也成了他最重要的身份之一。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的童秉纲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七七事变后,上海、无锡等地相继沦陷,童秉纲一家人逃到宜兴避难。1938年,父亲因病去世,童家生活水平急转直下。
 
童秉纲全家合照
 
   虽然生活贫困,但是母亲咬紧牙关,全力支持他们读书。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童秉纲兄妹五人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国难当头,加上穷困的家庭境况,童秉纲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图强的信念。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
 
 
 
 
八百壮士开创哈工大
 
 
     1950年,童秉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师资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工业学校”,到新中国成立时,哈工大已经建校近30年,但它真正的发展壮大,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为了把哈工大建设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工科大学,国家需要打造一支出色的师资队伍。为此,哈工大开办了师资研究生班。
 
 
童秉纲
 
    研究生班前后办了三届,学员中有经全国高校遴选而来的讲师,有本科应届毕业生,还有出于个人志愿,放弃工作来读研究生的。他们后来都成了新中国科研建设的中坚力量。所谓“八百壮士开创哈工大”,而童秉纲正是“八百壮士”中的第一批骨干。
 

 

 
 
26岁的教研室主任
 
 
     1952年,研究生还未毕业的童秉纲开始在苏联专家克雷洛夫的指导下展开教学工作。由他担任教研室代理主任,讲授理论力学课程。
    中国早期的工科教育中有一门课程叫应用力学,主要讲授与工程有关的基础应用。然而功课要学得深,只讲应用是不够的,还要讲理论、讲道理、讲基础,理论力学便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能深入掌握这个基础,就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
    为了将理论力学课教好,童秉纲在读研时便下苦功研究教学法,编写了《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指导书》,解决了理论力学授课中“理论容易习题难”的问题,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童秉纲与克雷洛夫
 
 
      1953年,童秉纲研究生毕业,被任命为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这一年,他才26岁!
      1958年,在教了五年理论力学之后,童秉纲主编了《理论力学》讲义,这本讲义总结了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已经完全从苏联经验中脱胎出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理论力学》自1961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已再版7次,其中第1-4版获得了1987年度“全国优秀教材奖”,2003年还被评选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部精品教材”之一。
 
调任中科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在新兴的边缘科学技术领域,如核物理、空间科技等。1958年,钱学森等人提议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于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简称中科大)应运而生。
      1961年,童秉纲调任北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任教,协助系主任钱学森、室主任林同骥建设该专业教学体系。童秉纲回忆说,他到中科大以后,钱学森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学生补课。
 

 
童秉纲与学生
 
    当时,中科大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能够进行技术科学研究的人才,他们不同于工程师,也不同于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要能够帮助解决工程中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定位下,近代力学系的学生既要有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还要了解工程。
    在给学生补课的同时,童秉纲也在钱学森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空气动力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3年,童秉纲被任命为近代力学系主任,兼任流体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
     1987年至1989年,童秉纲耗费两年精力,与同事一起合编了《气体动力学》教材,该书1990年出版,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好评,林同骥评价它为“一本难得的教材和参考书”,俞鸿儒更是称赞“这本书写得比外国人写的还好”!
    1995年,《气体动力学》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又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生总还是要做点事情的
 
 
    童秉纲的科研工作一直到1972年才正式开启,当时他已经45岁了。几经起落的他,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遭遇而灰心丧气,抱着“人生总还是要做点事情的”信念,他以一种更为专注的态度,埋头科研,致力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从1974年起,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童秉纲先后协助航天五院、航天二院、航天一院等机构解决了一系列对卫星回收舱、导弹动态稳定性导数的计算方法问题,成绩显著,为我国侦察卫星、反导弹、洲际导弹等战术、战略导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童秉纲
      1979年,童秉纲以个人之力完成的“卫星回收舱(短钝锥)再入的压力分布与动导数计算方法”和“椭圆钝锥动导数计算方法研究”两个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1987年,童秉纲关于战术导弹动导数计算方法的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很晚创业,小有成就
 
     1981年,年逾半百的童秉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这意味着他学术生涯延长了10年,可以到70岁再退休。
1984年至1985年,童秉纲获得了出国访问的机会,本打算只是出去“见识”一下的他,却意外地迎来了科研黄金期。在美国访问时,童秉纲从加州理工学院的吴耀祖教授处,了解到生物运动力学这一前沿学科分支,回国后便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
     90年代初,童秉纲与程健宇、庄礼贤首次提出了模拟鱼游三维流动效应的“三维波动板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当时该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80年代末,中央批准的“863”高技术计划中提到要发展航天技术,希望开展“天地往返系统”的高技术研究,这调动了空气动力学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1987年,童秉纲提出了在北京成立“空气动力学科研点”的建议。1988年,空气动力学实验室成立。
    之后,童秉纲在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的若干问题和航天器气动加热的气动热力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1990年,童秉纲主编了《非定常流与涡运动》一书,至今,这本教材出版已有20多年,在读者中仍享有盛誉。1997年,童秉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童秉纲与学生
 
   除了科研,童秉纲在教学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从1981年到2014年,童秉纲培养了22名博士生,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国内流体力学领域的中坚,如清华大学朱克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教授等。
    回顾自己的一生,童秉纲用十六个字进行了总结:逆境很长、服务很多、很晚创业、小有成就。从25岁第一次站上哈工大的讲台,到如今鹤发如雪依然致力科研,为师为学,童秉纲用他的行动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绍兴童颜推荐稿)
姓 名: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提干新排长,入伍11年,15次摘金夺银! (2024-11-12)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第三次换届选举 (2024-11-12)
·接力救下19人!龙岩这2位勇士获“中央政法委”表彰 (2024-10-10)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岩精神——红岩文化中心举行“缅怀童小鹏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 (2024-9-22)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批通联员公告 (2024-7-4)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