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介眉在现场题字 陈汝奇 摄
本网讯(记者 余姣姣 通讯员 蒋红)近日,80岁的连环画大师童介眉先生到柴桥寻访出生地,北仑城市声像记忆工程志愿小组志愿者随行口述采访。
“连环画里铸丹青”。童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15岁起发表作品多幅,高中时出版《邱少云》等多部连环画作品,1959年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为专业创作员、美术编辑,曾任《中国连环画》杂志主编。
9岁随父亲离开柴桥去沪求学,但乡愁一直在他心中。
顺着芦江河,大家品生煎,在“柴桥头”淘老古,敲开了西横街6-3小院大门。“这个小院是童老出生地,童老仔细看了房子的角角落落,虽然这个房子历经70年,但几乎没有变化,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一位阿婆还能亲切地叫出童老阿姐的名字。”北仑城市声像记忆工程志愿小组志愿者告诉记者。
渔丰弄1号是民国朱旭昌故居后门。据童老回忆,后门北面原来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现在是民居。他随父母在朱旭昌故居住了3年,母亲帮忙照看朱家房子。就是在这个大宅院内,父亲对幼时爱画画的童介眉悉心指导。
谈及家乡建设,童老翘起大姆指。乡情意浓,他当场题字赠送志愿者。“大师级的画家如此平易近人!”围观者连声称赞道。
大事记:3月30日上午,由钟序元先生牵线,北侖印像《芦江听涛》口述项目邀请连环画大师童介眉先生到柴桥,探访其出生地,回忆童年在朱旭昌老房子生活情形,追述一生美术生涯。4月4日,北仑新区时刊图片新闻《连环画大师童介眉寻访出生地柴桥》。
"那天,我对童老说,家乡人请您遊芦江,他连声说好,好,好!还嘱我买船票,问哪里上船?殊不知,现在交通便捷,鸟枪换了大砲,昔日的亱航船,早进了历史博物馆矣!"
同饮芦江水,曾为芦渎友。
植物园邂逅,同乡话绵绵。
阿拉柴桥人,又逢鬓毛衰。
祈君用画卷,倾诉遊子心。
---作者:钟序元
趣事:踏访童老出生地,门,半掩着。我们欲进去,忽來二稚童,拦住不让进。因我们是不速之客也!
“童老夫妇应柴桥老乡诚邀,去了老家,並叩谒了其出生地。泼墨挥毫,送与活动参与者。实令人感动。回程中,参观了北仑声像志愿团队大本营。文唅闻讯赶來。他对志愿者一路行來的成就,大加赞赏!並说,简直不可想像矣!”--钟序元
( 摄影:陈汝奇、沃浩炯、蒋红等)
(推荐嵊州童剑超)
附:童介眉简介 (1940.2-),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15岁起发表作品多幅,被当时报刊多次好评;读高中时曾出版《邱少云》等多部连环画作品,1959年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为专业创作员、美术编辑,曾任《中国连环画》杂志主编,后任《连环画报》主编,中国画仕女图、《花开时节》等多次出版发表,工笔画《小忽雷》《寿星》被收进几本挂历中,《卖瓜妹》获银奖,《八仙过海》获三等奖,《韩愈金像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展赛》获金奖,获"99中国百杰画家"称号《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名家展赛》获特别金奖。其简历被入编《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墨宝收藏指南》、《中国当代创业英才》大画册、《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中,被《美术界》、《北京晚报》、《连环画艺术》、《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等报刊作过专题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