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童布端 一生与木结缘的海岛博物馆馆长
发表时间:2014-04-24 20:21:02     新闻来源:来源:舟山新区网      阅读:1282次
 作者:周照中 王益敏 赵红泽 赵玲慧  
 
  第一眼看到这幢土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四合宅院,只觉像一个低调的大户人家,却怎么也不会跟“博物馆”这个名词相联系。
 
  推开“博物馆”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石板地、“乱石”堆砌的花坛,还有满院子错落摆放的盆栽。正厅和厢房里摆放着形形色色的根雕和精美的老式家具,墙上挂着字画。再穿过厢房,到了后院,又是另一片景象,上百盆盆景在阳光下恣意绽放,在这个临近深秋时节,仍是满目翠绿。一抬头,一扇3米多高的石门,上面刻着三个大字“天趣园”。
 
  这就是位于舟山秀山岛的兰秀博物馆,馆长叫童布端,今年63岁。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被人遗忘的破落老宅,老童几乎靠着一己之力,把它经营成了今天的模样。
 
  “木痴”老人,一生制木
 
  初见老童,见他略显清瘦,戴一副圆框眼镜,一件淡粉色的条纹衬衣映衬着黝黑的皮肤,看上去并不像一个普通的农庄老汉。
 
  “这里的东西,90%以上是我的个人收藏。”老童说,他16岁的时候,就开始做木匠,从此跟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远近闻名的“木痴”。
 
  兰秀博物馆大门外就放着几截圆木,木头直径约1米,表面树皮已有些翘起,被刮开之处露初了红色的“肉”。
 
  老童轻轻抚摩着这几块圆木,眼中尽是珍爱。“这应该是红花梨,一般会用在大船上,可能主人不小心让它们坠入了海中,它们就随着潮流漂到了我们秀山岛。”因为木头太长、太重,老童让人将木头按比例锯成了三截,放在博物馆门外。
 
  在诸多藏品中,老童最得意的收藏,是博物馆正厅里放着的几张凉床,这都是早年时候,老人家在秀山民间“淘”来的,其中,最老的一张床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老童指着床屏上的白色花纹说:“看得出来吗,这些不是用颜料涂上去的,全是牛骨。”听到这么一说,我们大呼不可思议!细看这些白色花纹,与周边的红木融合得恰到好处,再用手细细抚摩,衔合处也是十分润滑。
 
  “这就是过去工艺的精妙之处。”老童说,过去,岛内的富贵人家都喜欢这样的床,常跑到大城市去买,“咸鳓鱼挑去,花凉床抬来”。 内行看门道。木匠出身的童布端当初一见到这张床,就知道它是个好东西。“20多年前买的,当时好像花了2000多元。”老人回忆说。现在值多少钱了?老人笑了:“管它值多少,多少钱我也不卖!”
 
  老童还喜欢盆景。如今,兰秀博物馆的几百盆盆栽都是童布端亲手种植和打理的。
 
  盆景养久了,就会有枯死的,老童不舍得扔掉,又开始学刻根雕。至今,他已经创作了60多件根雕作品。其中,有一件他得意的作品,叫“路在何方”,是根据一个枯死的木头原有曲折的形状,精雕而成的。“曾有人出价3万元要买,我没舍得。”老童说。
 
  老童说,对于根雕创作,他有自己的理解。“优秀的根雕作品不只靠人雕出来的,也是自然天成,创作者就是要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它的美。这些东西原材取自秀山,我不能为了钱,而让它们告别这片土地。”
 
  酷爱音乐自学成才
 
  老童爱木,也爱音乐,他13岁起自学二胡和笛子等,由于没钱买足够多的乐器,老童端就开始自己动手做,现在博物馆里陈列的大提琴、二胡、笛子、小提琴等乐器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而说起乐器,因为同时也爱木,老童对乐器如数家珍,“二胡一般都是紫檀木做的,这把二胡是我蛮早之前做的,至今也有几十年了。”
 
  “这把小提琴是松木做的,材料最好是老红木。”说完之后,老童还在现场跟我们用大提琴和二胡演奏了几首曲子。
 
  不仅是自己爱好,老童还在业余时间教学生,十多年了,他一直是秀山小学小蜜蜂艺校的校外辅导员,其中有几个学生还真的走上了艺术道路,老童开玩笑道:“我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馆长人生,十年为馆
 
  10多年里,老童有了一个心愿,将一生搜集、制作的大量带有兰秀文化印记的藏品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收藏馆,弘扬秀山的历史文化。 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老童相中了这所老宅。当政府提出开馆陈列供人参观,老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改名为兰秀博物馆,免费向游人开放。
 
  每有观者前来,老童总是兴致勃勃地陪同参观,义务讲解,不厌其烦。“这是我们秀山的历史,兰秀文化的缩影,能把兰秀文化推广出去,他们有多高兴,我就比他们还高兴!
 
  每次听完老童耐心的讲解,不少人会主动塞钱给他,但是,都被他谢绝了。“这么多年来,我只收过3次‘报酬’。”
 
  第一次,是一对来自欧洲的年轻情侣。看到博物馆里摆放着老童自制的乐器,提出要老人演奏几个曲目。老童欣然答应了。
 
  从《友谊天长地久》、《梁祝》,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年轻情侣随着老童的旋律,翩然起舞。临走时,情侣看到了老人木桌上用玻璃压着的几张旧版纸币,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欧元,也塞了进去。
 
  “我想,如果这样再拒绝,就是不礼貌了。”老童说,于是,这张币值5欧元的纸币,也成了老童的“展品”。
 
  第二次,当地日本船舶公司的老总。老总很喜欢老童的展品,常来参观。今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老童第一时间就想到正巧回家探亲的老朋友,立即拨去了电话。
 
  几个星期后,老总回到秀山,给老童拿来了家乡的特产,老童收下了。
 
  第三次,是国内的一个商人。当天,老童在博物馆为这个商人足足讲解了两个多小时,临走时,商人掏出一叠钱表示感谢。老童怀揣着这笔钱,把商人送上车,把钱还了回去。
 
  商人从车里拿出一个盒子,告诉老童,这是他们公司自己生产的,老童打开一个,是一个小手电筒,这下,老人才肯收下。
 
  参观过兰秀博物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它展现了秀山岛的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海岛历史,研究古遗物的场所,更影响了海岛的文化,使它得到了保护和抢救。
 
  而老童则认为,自己从一份“木缘”开始,音乐让自己变得快乐,而开办博物馆,改变、提升了他仅仅是一个木匠的人生。
 
                                                                                           (杭州小童推荐稿)
主题: 组织参观
作者: 童根前 (2014-04-25 12:39:43) 115.238.44.148
电话:
内容: 啥时组织童氏宗亲去拜访一下童馆长
浏览该商品的全部1条评论>>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童永寿的风雨人生与文化守望 (2025-4-22)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清明大祭 (2025-4-5)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子 一所学校 (2025-2-20)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半世纪男子成功寻亲 (2025-2-20)
·荆楚童氏聚罗田 (2024-12-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