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童振源表示
"习马会"意愿高难度大
|摘抄来源:2014年01月24日《东南新闻网》 2014年3月27日

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童振源,出身绿营,却经常赴大陆交流,并且是在新浪开设微博的绿营人士之一。他在民进党内曾当过“中国事务委员会”干事、前党主席施明德特别助理、“总统”候选人彭明敏新闻秘书,研究专长在两岸经贸和美台关系领域。
童振源37岁时,就已经当上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参与过北京奥运圣火入台的谈判。1月,童振源在其办公室接受了导报驻台记者的独家专访。
受困身份问题 “习马会”实际操作有困难
记:时至今日,在两岸气氛已经不错的情况下,您认为有可能达成习马会吗?
童:可能性很低。目前唯一的机会是在APEC上,马英九以“领袖”的身份与习近平见面。但马英九之后还要不要见别的领导人?他的身份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习马会”是一个意愿高,但实际操作有困难的议题。
两岸经贸整合 缺乏基层常设机构与合作平台
记:您是研究两岸经济的,对于台湾推进自由经济区与大陆对接,您认为目前主要的困难在哪里?
童:综合观察中国(大陆)的几个对台次区域经济区,都没有与台湾建立具体的、长期的共同合作项目,以及两岸官方、半官方、民间推动的常态性的协作机制。虽然上面有政策,但下面却没有具体执行的平台,当然就没有办法有力地去推动对接。像“海西先行先试”,像厦门的“配套综改”,中央层面都给了政策,可是后续没有足够的细则,当然就没有办法去有效地推进了。
记:那么在台湾方面,原因在哪里?
童:在台湾方面,“中央”要下放权力、下放资源给地方,激发地方的自主性,而不是事事都要由“部会”去推动,地方没有权力,这样会事倍功半。包括两岸经济框架协议、19项协议、两岸搭桥计划等,都是由“中央”主导,并且是适用于全台的政策,两岸次区域在过程中并无参与,也并无细则可配合。
记:您在您的新书《台湾经济关键下一步——两岸经济整合的趋势与挑战》中,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吗?
童:有!我建议从三个层次推动:多点的港口合作、双点的金马合作与两岸自由贸易区合作。多点的港口合作包括空港与海港,由台湾的空港与大陆沿海的海港、台湾的重要空港与大陆的重要空港合作,成立两岸协作平台,进行港务的合作与协调。这些都是共同利益的课题,让双方在推动时比较有动力支持。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