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贵一公,仕赣之铜台节度使。元朝末年,公为避祸,率子孙族人徙居鄂黄之高家岭,从兹立族。公有八子,以省为系,以数为名,徙居星散,遍及四方。唯省五、省八同迁新洲彭城畈(今童家咀)。其后裔德、义、化、信四支散居于挖沟、毛集、童畈、周铺、鄂州华容等地。省五、省六、省八分与李文四公后裔原系共祠共谱。至清朝嘉庆年间,因故涉讼而祠谱皆分,迄今已一百八十年。2013年,省五、省六、省八分后裔之贤达再次提议,终于达成合谱之共识。
天下童姓亲如一家,《黄武童氏宗谱》2013合修工程已正式启动,希望贵一公后裔速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挖沟童木林,QQ:774963169。
(武汉市新洲区双柳挖沟童木林供稿)
【附】
《黄武童氏宗谱》(2013版)
童氏宗谱合修序言
盖闻欲求木茂,必先固其本;欲求流长,必先浚其源;欲敬先祖,必先归其宗。而伐本以求木茂,塞源而求流长,数典而忘其祖,余虽不敏,知其不可。
追溯吾族童氏,历史悠久。人之常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吾族之所自,源出于此。四千五百年前之颛顼,乃五帝之一。颛顼之子,名曰老童。正妃之女,其名为禄,禄生一子,号曰童黎。黎王潼水,始受童姓。故颛顼者,吾族上古之始祖也。自此而降,吾族子孙繁衍,事业炳著。延至汉代翊公,公居皖之巢芜,当吏公正,布德施仁,一脉传至元代贵一公,公仕赣之铜台节度使。元朝末年,义军勃起,公为避祸,遂率子孙族人徙居鄂黄之高家岭。从兹立族,系吾族之始祖。公有八子,以省为系,以数为名,徙居星散,遍及四方。唯省五、省八有爱,同迁新洲彭城畈(今童家咀)。省八公之婿李文四公以子天祥从母姓,遂为童氏,亲如一家。天祥公、妣卒葬于挖沟。其后裔德、义、化、信四支散居于挖沟、毛集、童畈、周铺、鄂州华容等地。该四支历尊贵一公为始祖,李文四公为支祖。数百年间,拳拳之心不泯,恒念敬宗敬祖;眷眷之意未央,常思报德报恩。
回顾吾族宗谱,感慨万端。五、六、八分与李文四公后裔原系共祠共谱,亲密无间。至清朝嘉庆年间,因故涉讼而祠谱皆分。迄今一百八十年矣。其间,历代三老豪杰为此甚感不安,多次提议捐弃前嫌,重合家乘,终因时局动乱,或与外族纷争,或因些许隔膜等故而功败垂成,深为遗憾。
时至今岁,五、六、八分后裔之贤达再次提议,木华公胸怀坦荡,高瞻远瞩,多次主动与信公后裔明智之士祚源公磋商。二公达成之共识,先后得到各支积极拥护。时值中秋月圆之际,各支代表欢聚祠堂,皆念一本之木,一源之水,一祖之裔,心平气和,畅所欲言,终于圆满达成协议。此协议重点有二:其一:童咀与挖沟各设一谱局,各支丁口皆依合宗世系登录,挖沟谱局卷序为省八公之系列。其二,合谱必合派,挖沟谱局所涉分支原用派字,止于今已出生,且使用原派字者,即“继世其长”之“世”字。此其间,已出生而未使用原派字者,实行两可,可使用合谱后统一之派字,亦可不用。而五、六、八分原用派字“高超必继光”之“光”字改为“彰”字,因“光”字辈尚未见其出生者。依此,即可避免挖沟谱局所涉分支已用及正在使用之“光”字相冲突而致犯讳。“世”字之后,一律使用合谱统一派字,此为由目前之双轨渐趋于并轨。言明议决,各支齐心协力,按部就班,大家雷厉风行。历时半载,一宗融数支而为一体,亲一本而睦九族之宗谱成功告竣。此一壮举,无愧于祖宗百世,有益于子孙万代。明世系,晰支宗,条分缕析;辨亲疏,分长幼,纲举目张。宗法明而家庭旺,氏族兴而国运昌。吾族势将人文蔚起,家声丕振,雁门世泽,源远流长。庶几宗谱合修,意在于斯,旨在于斯。
余才渐结袜,技愧雕虫,然辱承垂命,岂敢违背,故不揣谫陋,聊以叙之,尚祈教正,权以为序。
公元二○一三年 岁次癸巳 仲秋
廿二世孙惟运敬撰于挖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