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多月前,9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童妈妈慢悠悠踱到小区水果摊前,问卖西瓜的小帅哥:“租我房子的小伙搬走了,要不你来住?房租少点无所谓。”一旁熟人,都以为老人在开玩笑。其实她是当真的,只为了,两室户里有一个可以说说话的邻居。
2个月后,8月7日,杭州连续第19个高温天。下午3点到4点半,是童妈妈每日最大的“想头”,这个时间段,参与社区帮扶的俞阿姨上门来聊天。按惯例,童妈妈提前半小时,先把空调、电视、电扇打开,将自己收拾齐整了,仔细候着。
这日午后3点,俞阿姨顶着烈日,准点上门。敲门无人应。折回家打电话,占线。再上门,仍敲不开。叫来120,撬门进入现场,空调开着,童妈妈的身体已经硬了……
对于切换至 “烧烤”模式的城市而言,这样的消息令人心头一冷。若算上之前,这已是短短半月来,见诸媒体的杭州第四起空巢老人死于家中事件了。
类似的事情,又何止杭州。
“妹妹”的飘零
童妈妈和对面单元里另一位99岁的老寿星陆奶奶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是早年丧偶,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独居,寂寞数十载,她俩相携作伴,形同姐妹。
这对“姐妹花”常和其他老人一样,在树荫下闲聊、读报,逢上相熟的,必搭牢对方的手,否则不足以显亲昵。
她们也被左邻右舍捧着、宠着,一天内被许多人问:“想吃点啥?要带点啥菜?”小区里,这种不是亲情胜过亲情的氛围,随处可见。
1个月前,陆奶奶突然摔跤,恰是童妈妈及时发现并通知“姐姐”的家人。“姐姐”住院治疗,留下“妹妹”形只影单。
8月7日出事那天,上午10点,邻居包阿姨买菜回来,和正在树荫下的童奶奶打招呼,但见她怔怔念着“姐姐”,悠悠道:“她住院,费钱又遭罪的。你说,今后我会不会也这样……”
话音被包阿姨立马打断:“别瞎说,你不是好好的吗!”
当天中午12点半,童妈妈接到女儿的电话,报过平安。
可悲剧已如影相随。下午,当120撬开那扇“敲不开的门”时,老人躺倒在地已一动不动,固定电话机的话筒从桌上垂挂下来。她是要打电话?还是接电话?无处求证。她的粪便,厕所里有,客厅有,身上有,电话听筒旁也有。
老人年近70岁的女儿踉跄赶到,这位头发也已花白的女人拼命喊人拿热毛巾来,要将母亲的身体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