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中童镇乘龙村党支部书记童龙云创新思路求发展,攻坚克难促发展,为中童镇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荣获县、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在党支部曾多次获得“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争做思想学习上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童龙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深造,但童龙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思想学习上的要求,无论是在家务农的日子,还是在外经商的日子里,他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向社会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周边的朋友学,将学习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担任中童镇乘龙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待自己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各级党委保持一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优争先;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坚持把和自己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先后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土地法》、拆迁办法等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依法行政。三是向实践学习,向其他干部群众学习。实践出真知,他始终注意观察和总结,注意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才能。
做广大村民的“贴心人”
作为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他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始终把“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作为一种追求,把“对选民负责,为人民尽责”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主人翁精神,积极从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建言献策。多年来,他一直把联系和走访基层民众作为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走访、座谈、咨询、查访、调研,充分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广纳民意,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难点,尽职尽责地反映和表达基层民众的意见和诉求。鹰西大道、206国道、鹰西高速路口三条主要道路交差成一路口,此路口一直没安装红绿灯,经常出现交通事故,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他积极向县公路局建言解决红绿灯问题;中童镇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经常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和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作为人民的代表,时时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是人民的好代表。
做经济发展的“开拓者”
近年来,中童镇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童镇已成为鹰西发展的主阵地,成为鹰潭大发展的最好窗口。乘龙村作为中童镇政府所在地,所面临任务的复杂性和困难都是空前的。“杭—长”高铁、西气东输二期工程、鹰西大道、鹰西汽贸城等许多重点工程都通过乘龙村辖区。众多的重点工程建设涉及乘龙村近1000亩的土地征收、70余户房屋拆迁的工作,且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为做好重点工程前期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完成征地拆迁任务,他身先士卒将工作组带到农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方设法与被征地拆迁人沟通。因为中童镇的镇域经济较为发达,且毗邻鹰潭市,在乘龙村外务工人口比较多,征地拆迁户白天一般不在家,必须在早上和晚上协调征地拆迁工作,因此他经常是天没放亮和夜里上门去做工作,一忙就是到半夜,他的爱人因此很不理解,常埋怨道:“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门的,晚上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是不是想把这个家当旅社啊!”他只能解释道:“总不能让群众不出去干活在家等你,我们要多为他们想想。”在鹰西大道的房屋拆迁过程中,因房屋补偿问题拆迁难度非常大,且涉及到他自己的弟弟妹妹家。许多人都抱着自己的小九九,就此观望。于是,他就从自己的弟弟、妹妹家开始做工作,从自己的亲属家里开始征地拆迁,最终推动了整个鹰西大道乘龙村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也正因为此,他的弟弟妹妹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亲属,为什么不能享受些小小的“特权”,他严肃批评道:在处理征地拆迁时,我是“裁判员”,必须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在履行管理职责时,我是“勤务员”,也是“服务员”,要多替他人换位思考。正因为他的铁面无私、不畏辛苦、任劳任怨,已开工的各项重点工程涉及到乘龙村段的征地工作已完成,70余户的房屋拆迁工作已全面到位并已规划好安置地。鹰西汽贸城等列入计划的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也在紧张的筹划当中。
吹响构建富裕秀美宜居社会的“和谐号”
身为最基层的干部,他能积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社意。全村800余户农户家,他几乎个个到过,人人能叫得出名字。仅去年一年,他就为乘龙村村民解决生活生产难题50余件,帮助群众办理事务80余件,深得群众的好评。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乘龙村农村党员及群众学习、工作、娱乐的平台,2011年他多方筹集资金近60万元新建了乘龙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休闲广场、体育场;他通过农家书屋和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把党的政策法规,文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家家户户,使村党员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提高群众的种养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整治村容环境方面,他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工程,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和村民事务理事会的核心作用,大力推进“2+5”垃圾无害化治理模式,改变了乘龙村过去脏、乱、差的现状,有效遏制了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乘龙村的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环境绿化方面,他组织村民200余人次,在乘龙村的高速路旁、鹰西大道旁、荒山荒地种植树17000多棵,绿化面积达400余亩。在防疫、防汛、抗灾和安全防范工作方面,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2010年余江特大洪涝灾害中,他带领村里的民兵坚守中潢圩堤四天四夜,排除险情12处。乘龙导托闸在多日的大水中出现了大范围泄漏和漫堤的征兆,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跳入齐腰的洪水中,指挥民兵和群众堵漏、疏水,最终保住了堤坝和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维稳方面,他积极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去年共调处辖区内矛盾纠纷36起,始终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好乘龙村的社会稳定,为中童政府、为余江政府排忧解难。
他的事迹也并非惊天动地,但平凡孕育高尚,细小昭示博大。他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融于他的行动中,用他的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他所在的乘龙村,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小、脏、乱、差”的乘龙村,而是环境卫生整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富裕宜居秀美和谐的崭新乘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