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 新读]
抗日老兵童宝山今年83岁,接受采访前不久,他刚刚诊断出食道癌,一个多月都没有进食,仅靠在医院打点滴维持生命,但老人还是毅然答应了采访的约定,开始回忆起60年前的战斗经历:打碉堡、攻炮楼、扒铁路、杀鬼子……一种自豪的表情写在他的脸上,一股年轻的活力体现在他挥动的手势中,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洋溢在四周的空气里。他表现出特有的精气神,仿佛根本不是80多岁的老人。 当得知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欣然接受了这次采访,我们是带着些许的愧疚,也是带着些许的庆幸开始了这次访问。童宝山是陕西省旬阳县沙阳乡人,1941年,仅仅15岁的他被抓了壮丁,一根绳索让他离开了家乡成为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名士兵。我们的来访让老人的记忆又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年的岁月。1942年,被编入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队的童宝山,在太行山与日本部队遭遇两次激烈战斗,童宝山凭着初出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英勇杀敌,打死3个日本兵,缴获一只步枪,三枚手榴弹。但终因国民党军队纪律涣散、士气低落,部队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到陕西韩城,改编为第七军战编25师。当时,为积极响应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童宝山所在部队将枪口瞄准了延安革命根据地,为攻打延安积极构筑军事设施。在老家就听说共产党带领的军队打富济贫,为人民服务,对共产党印象颇好的童宝山带着对国民党的不满,毅然决定投奔延安。 农历1943年3月16日晚,月高风清,童宝山约张凤山、曹自民、朱秀英三名陕南籍战友,趁着夜色悄悄从军营里摸了出来,但由于地形不熟,一不小心跑到国民党军队暗堡附近,童宝山等4人迅速向暗堡附近的吊桥跑去,就在这时,暗堡响起刺耳的枪声,几挺机枪开始向他们疯狂的扫射,童宝山在枪林弹雨中左躲右闪,成为这次逃亡的唯一幸存者。逃过生死一劫,童宝山强忍着失去战友的痛苦,连夜从洛川朝延安方向奔跑,四天四夜未吃东西赶到延安南泥湾,连冻带饿话都说不出来。被正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范副官发现,随即安排到旅部休息就餐。 “听说共产党是人民的军队,我决定跟共产党走!”在得知童宝山的来意后,359旅范副官于农历1943年3月20日晚11点将情况向时任359旅旅长的王震汇报,经王震指示,童宝山迅速被安排到旅部后勤工作。在后来半个月的时间里,童宝山除了完成日常后勤工作外,还积极向旅部领导反映自己所掌握的敌军军事部署、武器装备、军事构筑、火力配备等情况,为八路军提供了珍贵的一线敌情。童宝山在旅部眼快手勤、工作主动,给王震旅长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两个月后,他被直接调往警卫班,担任王震旅长贴身警卫,随从王震抗战两年之久。 农历1945年5月,为响应中共中央扩大根据地的决定,359旅兵分两路进军中原。年仅18岁的童宝山在王震旅长的直接安排下,被分到进军路线相对安全的第二359旅苏静旅长部下。童宝山随部队从延安过黄河,半个月后在山西平遥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童宝山所在先头部队的四个班首当其冲参加战斗,经过激烈交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冲锋。此时弹药已经用完,童宝山和他的战友们装上刺刀,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肉搏战,童宝山年轻气盛越战越勇,一刀刺死1名日本兵,紧接着又被3名日本兵围攻,面对三把刺刀的攻击,童宝山躲闪不及,被刺刀挑掉门牙,鲜血流个不停,情势十分危急。就在此时,两名战友冲上来刺死两名日本兵,童宝山乘机再次出击,杀死一名日本兵。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杀死8名日本兵,俘虏20余名,缴获18支步枪,6枚手榴弹,顺利通过日军封锁线。由于童宝山在战场的英勇表现,被旅部任命为第二359旅二营三排排长。 日本投降后,童宝山随部队转战河南、河北、辽宁、吉林、哈尔滨、黑龙江等8个省,步行上万里,接管日本军队控制区。当时,由于日本军队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在接管控制区过程中,与日本军队发生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屡见不鲜,童宝山始终冲锋在战斗的第一线,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党组织的信任,于1945年在东北前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童宝山被编入解放军47军139师83团,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赴云南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童宝山屡立战功,先后三次被中南军区授予“英雄军功章”。1952年,童宝山退伍到地方,在老家旬阳县水磨乡担任党委书记。1958年在极左路线下,被错判入狱两年,后回乡务农。1979年,童宝山得到全面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公职。 童宝山在弥留之际接受采访,由于体力不支多次间断休息,但他还是像当年打仗一样,坚持到最后一刻。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后人“要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