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亚辉简介:宁海前童人,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浙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浙江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煤炭开发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初见童亚辉,挺拔的身材外加一件深色的风衣,迎面走来,颇有几分英姿。厚厚的镜片,温和的笑容,则给他添加了几分书卷气,显示着一身的儒雅。童亚辉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名学者。
童亚辉是地道的前童人,40几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一番事业的黄金岁月。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人这一辈子,30年打基础,30年干工作,前者最重要。”他的人生经历印证了这一点。童亚辉的求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1976年,童亚辉高中毕业,到工厂上班。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又背起书包,18岁那年顺利考进了杭州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如愿到北京,成为煤炭部分配司的一名干部。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工作后的他一如既往地扑在学习上。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求知。6年后在国家教委组织的公派出国人员外语统一考试中,得了日语类第三名。次年成行,又从干部变成了日本京都大学的学生,京都大学是日本最为有名的几所大学之一,尤其在经济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进入这所大学后,童亚辉如鱼得水,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青木仓彦教授和上原一庆教授,在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学及能源产品贸易领域孜孜以求。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天资,童亚辉很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作出成绩,他运用其恩师青木先生创立的企业组织“双对原理”撰写的论文《中国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塑》在《京都大学研究报告》上发表,得到了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好评。采访中,他讲起各国的经济制度和自己的研究成果滔滔不绝,多年的商海拼搏,还是不改书生本色。
1991年,童亚辉学成归国,第二年3月被任命为分配司调运处处长。第三年转任中国煤炭销售运输总公司开发处处长。第四年,他再次成为学生,香港回归之时,他在中国社科院获得了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很快又担任了总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不惑之年的童亚辉听从家乡的召唤,回省到新组建的省能源集团工作,参加家乡经济建设。赴杭途中他赋诗一首以自励:“人生四十又出征,红萼万里下杭城。将身献于煤电气,温暖寻常百姓人。”海外求学的经历和多年的理论实践探索,使他对工作驾轻就熟,不断开创出新的工作局面。
童亚辉对家乡始终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很想为家乡干点事情。在北京时,他被推任为宁海籍北京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在咨询、宣传、引智引资等方面为家乡尽心尽力。来到杭州后,他又为成立杭州的宁海同乡会忙碌着。谈起自己的家乡前童,童亚辉充满感情。说起前童特有的元宵行会,锣鼓喧天的场面,精雕细刻的鼓亭,还有香气扑鼻的汤包,童亚辉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家乡,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他对记者说,近几年,前童的旅游开发搞起来,自己身边的很多人都去过,回来以后都说印象不是很深。其实前童同其他古镇相比,并不以外表取胜,珍贵的是它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民风,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俗,具有丰富的内涵,那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有价值最值得保护的地方。
--来源《古镇文化 >> 名人传记 》2013/5/7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