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村官”中的普通一员。在抗旱救灾中,他以持之以恒背水服务孤寡老人的普通小事,把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童定龙是2009年8月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回到家乡南华县一街乡的,那时,这里已经显出干旱的迹象。随着旱情越来越重,一街乡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童定龙主动选包了干旱尤为严重的大硝箐村民小组。该小组有64户273人,村里的青壮年大多离土离乡外出务工,看到崎岖陡峭的山道上老人小孩艰难取水的情形,他的心被刺痛了。当晚8点,童定龙在一农户家主持召开村党员会议,要求村党小组和7名党员带领群众开展抗灾自救,要求7名党员及时主动与饮水困难户结对帮助,并率先认包了村里条件最困难的72岁的孤寡老人王顺娣为帮助对象。
三个多月中,童定龙无数次背着装满水的大塑料桶,艰难爬行在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烈日下,两根拇指粗的麻绳深深勒进了他瘦弱的肩膀,汗水从他的两鬓淌出顺着脸颊滴落在山道上,跌在镜片上,背后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和塑料水桶紧紧粘连在一起……在旱情最为肆虐的3个多月里,“奶奶,我给你送水来了”成为王顺娣老人听过的最动听的话语。
记者 程三娟/文(云南日报)20100622
(童海根推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