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童氏宗亲网及《中华童氏》刊物都是弘扬童氏文化的平台.这个平台建设得如何,关键靠的是宗亲们的无私奉献:编辑是尽一份责任,通联员更是尽一份义务。优秀通联员代表童海根宗亲,在云南工作五年,走到哪宣传到哪,他还义务为各地宗亲寻根、牵线搭桥,赢得了各地宗亲的信任。像他这样的宗亲,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感谢这些热心奉献的宗亲以及千千万万的读者多年来对童氏宗亲网与《中华童氏》的大力支持。你们所做的一切,无不鼓舞着、推动着我们,不断地脚踏实地地前行!
来云南工作已经五年了,在这过程中,经常会与朋友、同事、同学等等接触,随时都不忘查找童氏足迹,特别是不忘宣传我“童氏宗亲网”及《中华童氏》刊物。
网上传播,实地奔波,乐山乐水,沿途风光无限,童家人的热情好客更加使人难忘。见面时热情相待,离去时依依不舍。在有祠堂处都能见到童氏文化之踪迹,童氏后裔奋发图强之精神让人高兴,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其建树。
每到一处都将宣传作为重点,了解其历史、始祖之来历、探讨家谱和做法。至今老的家谱存量应该还是不少,各地有各地的版式,内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根之说法比较笼通。现在也到了重修之时,否则将长幼不分,祖孙颠倒。
附:巧家县、通海县、金平县各地童氏喜读《中华童氏》照片一组。



(通联员童海根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