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童氏源流    |    宗支世系    |    宗亲动态    |    童氏视觉    |    童氏名人    |     谱牒史料    |    名胜民俗    |    寻根觅亲    |    宗亲留言    |    联系我们    |    童氏企业
【中华童氏-电子版】【童氏文集】 【宗亲名录】 【网络投稿】【发布供求信息】 【繁體中文】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
   荆楚童氏聚罗田
   浙江衢州衢江区廿里镇...
   提干新排长,入伍11...
   宁海县前童历史文化研...
   接力救下19人!龙岩...
   缅怀革命先辈 弘扬红...
   童氏宗亲网聘请第十七...
   谢谢你,童梦奇!
   安徽枞阳县童长荣家风...
   三地宗亲相聚兰溪...
   福建永定童氏祭祖
   长汀县童坊镇童坊村甲...
   2024年正月初九连...
   河姆渡传人童岳年:痴...
   神奇美溪 童氏大美
   童岳年余姚阳明古镇举...
 
童家园子:沙漠里的生意
发表时间:2013-04-26 19:05:14     新闻来源:     阅读:1415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升 宁夏中卫报道

核心提示:六十年之后,当沙漠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时,童家园子的村民把绿洲让给了当地的旅游开发公司,搬迁到不远处的一片田野,住进新建起的村落。

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起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它东奔西突纵横4.27万平方公里,行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的中卫市,不得不停下扩张的脚步。

一条黄河,横亘在沙漠面前,将它与对岸的祁连山余脉隔离开来。沙漠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是因黄河水滋润而保存下来的一片绿洲。

绿洲之上,曾有个名叫童家园子的村庄。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因要修建穿越沙漠的“包兰铁路”,这个处于沙漠边缘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第一次迎来了大批的访客。

六十年之后,当沙漠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时,童家园子的村民把绿洲让给了当地的旅游开发公司,搬迁到不远处的一片田野,住进新建起的村落。

而在逐渐增大的洪流冲击之下,童家园子开始出现新的嬗变。

经营沙漠

时间刚进入秋天,腾格里的风沙已有些凛冽。北风从沙漠深处吹来,裹挟着细碎的沙砾,吹打在沙坡头游人的脸上,微微有些发痛。

游人们并未被这北风伤了游玩的兴致,他们在一排栅栏旁边排起了长队,说笑中等待载着游人归来的骆驼,期待着自己坐上传说中“沙漠之舟”的旅程。

导游白莹告诉记者,在沙坡头景区经营骆驼生意的,基本都是童家园子的村民。靠着景区里骑骆驼,划羊皮筏子,卖纪念品等营生,童家园子已经成为“宁夏最富裕的农村”。

沙坡头景区在1984年对外开放,景区进行改制之前,每年接待的游客还不足1万人。

沙坡头景区销售部经理魏红告诉记者,景区游客大规模增长是从2003年开始的。得益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景区自那年开始得到了大量国债资金的支持,景区内外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开始完善,游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2011年,沙坡头景区接纳游客近80万人,实现营收1.53亿元,成为支撑中卫旅游经济的一面旗帜。

在景区大规模改造的过程中,2007年,村民在与景区达成协议后,统一迁出了黄河边的那片绿洲,搬到离景区不到一公里远的一片园子中。

此时的童家园子已增加到六七十户人家,约三百多人。他们与景区达成的协议是,景区征用村民原来的土地,在别处为村民另建村庄,并聘用部分村民为景区的员工。村民还可以承包景区的部分旅游项目,按照比例与景区分成。

魏红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景区里的配套设施完整了,来的游客就会更多,村民也就富了起来。”

淡季和旺季

童家园子村民目前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在景区上班发的工资,承包景区旅游项目得到的分成,以及在景区周边开农家乐挣来的钱。

村民告诉记者,景区工资是按月度的考核发下来的,淡季里只有基本工资,要养家糊口是不可能的。因此,村民们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辛苦,挣来旅游项目的分成和农家乐的钱。

但这两个收入的来源,也都要靠着景区里高涨的游客来支撑。

村民童玲告诉记者,“每年学生放假的时间,就是我们的旺季,夏天赚钱冬天花。”

童玲所说的旺季,是从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沙漠里气温相对较高的5个月里。过了这个时间,游客减少,沙坡头就进入了蛰伏状态。

童玲的丈夫在景区承包了一条快艇,外加6匹骆驼组成驼队,从每次载客的票价中得到分成。一张骆驼票30元,在与景区、导游进行分成后,他拿到手里的大概有8-12元。

为了得到这些分成,他们必须承担的成本包括,6匹骆驼每年大概2万元的饲料费,快艇200元一箱的油钱,以及每年给景区5000元的管理费。

因为觉得从景区旅游项目上挣的钱太少,童玲跟丈夫商量,在去年办起了农家乐的生意。

两间小房外搭了个凉棚,摆上两张圆桌,请来了一个炒菜的师傅和一个亲戚家的闺女做服务员,农家乐就这么开起来了。

快艇、驼队和农家乐的生意,为童玲家带来了约6万元的收入,但因此而来的烦心事也不少。

童玲说,从2009年开始,童家园子农家乐的老板们为了争夺游客资源,从最开始引发名片,到最后开着摩托车去追游客,拉游客到自家的农家乐吃饭过夜,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如今,因为景区的介入和村委会的干预,追车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村子里还正在商量,要成立一个农家乐协会,并成立一个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农家乐的事情。

已有不少村民正在逐渐远离童家园子。他们分期付款在中卫市区买了房子,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童家园介绍:沙坡下东南有一园,曲径幽幽,古朴自然,古称蕃王园,今名童家园。园内树木繁茂,花朵飘香,绿草茵茵,迭翠流红,溪流淙淙,鸟鸣其间,被誉为“沙海明珠”,“世外桃源”。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是宁、蒙、甘三省()的交接点,黄河第一入川口,是欧亚大通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南靠山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在沙与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滴翠流红的古朴园林——童家园子。旅游区东起沙坡头水利枢纽堤坝,西至黑山峡宁夏、甘肃交界处,以沙坡头黄河两岸山水田园以及北部的腾格里沙漠为核心。沙与河这对本不相融的矛盾体,在沙坡头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撮合在了一起,沙堤高耸,河水奔流,沙为河骨,河为沙魂,相依相偎,和谐共处,沙、山、河、园交相荟萃,似抒情诗,如风情画。浩瀚无垠的腾格里大沙漠、蕴灵孕秀的黄河、横亘南岸的香山与世界文化遗产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秦代陶窑遗址、新旧石器遗址、黄河两岸的史前岩画,以及滴翠流红的河湾园林在这里交汇,谱写了一曲大自然瑰丽的交响曲,形成了沙坡头独特的S型地理风貌,极似中国阴阳太极图,曾被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作为世界奇观向全球推出。这无疑给原本就神奇的沙坡头又增添了神秘的一笔,使其更像陈酒酽茶,韵味无穷。

                           童家园子传说

        话说一道士四海云游,自由自在。一路上为人指点迷径,消灾除难,治病救人,道也做了不少善事。腰间挂着个酒葫芦,边走边喝上两口。有时还唱上那么几句: 

    世人只知眼前路啊,却不知断崖在前矣; 

    纷纭纭只顾争名利,却不知命断鸡叫时; 

    人人都道花儿美呀,却不知转眼葬污泥; 

    眼前美景终虚幻啊,又何苦贪图命归西。 

    一路上走着唱着,风餐露宿,翻山越岭。遇到草药,采上往背娄一装;遇到野果,采几个也往背娄一扔。乐呵呵的,从不知苦和累。别看这道士,可不是一般的道士,乃是华山陈抟老祖的弟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知未来,道行确实不浅。 

    一天,他来到了桂王城,站在西南的山顶上,向下俯视,赞叹到:好一个桂王城,真是繁华似锦,乃人世间小天堂也!再细看,总觉有冤气升腾;再观天象,有压城之兆,大不祥也。细细推算一番,不由自主的倒吸一口凉气:不好,桂王城今夜有灭顶之灾,乃黄龙吞城之象。心想,这满城的百姓,我岂能见死不救。可又一想,此乃天意,天机不可泄露,怎么办?忽然,他看到街上卖水果的小摊,便计上心来。于是,赶到城里,卖了一筐枣子,一筐梨,担起来满大街小巷小跑,嘴里不停地喊着:"枣梨(早离),枣梨(早离)……"。 

    跑了一个下午,嗓子喊哑了,可没有一个人能听懂。眼看天黑了,灾难就要降临,急得老道老泪纵横。无可奈何,他只好出了城南门,将两筐枣和梨向河边洒去,挥泪而去。 

    结果,沙压桂王城,城中百姓,无一幸免。而洒在河边的枣梨,却长出了枣树和梨树。几百年了,十分茂盛。这就是现在的宁夏  沙坡头 

    童家园子。有诗为证:

 

           参天枣梨冠如盖,枝柯铮铮叶葱茏。

           不为年年硕果累,只求惊醒痴迷人。

 

                                                                                    (童化平推荐稿)

姓 名:
电 话: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相关专题:宗亲动态
·从敲糖佬到“福田寺长”:童永寿的风雨人生与文化守望 (2025-4-22)
·童氏潮公后裔彭泽老庄清明大祭 (2025-4-5)
·童克祖:一个人 一辈子 一所学校 (2025-2-20)
·四川童长明协助漂泊近半世纪男子成功寻亲 (2025-2-20)
·荆楚童氏聚罗田 (2024-12-31)
打印新闻     |      关闭窗口
 

童氏宗亲网 ©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邮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