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2012-6-2 19:58:43 新闻来源:摘自《南湖晚报》 阅读:1764次 |
嘉兴月河仿古建筑一条街,美得丰腴且有韵味。我告诉外地的朋友,建议他们来嘉兴时到此一游。在我眼里,月河所具典范江南风情,远在江浙沪其他一些市镇之上,由于嘉兴人低调,或者说,缺乏广告的魄力和意识,使得嘉兴月河,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尚不太为世人所知。 而开设于月河中基路的童人杰的书艺馆,也处在与月河相似的境遇之中,这令欣赏他的同道,不免扼腕叹息!童氏籍贯属宁波,是地道的宁波人。1963年出生的童人杰,是嘉兴老字号“童天成”国药店店主的后代,从小喜爱金石篆刻艺术,与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曾思考中国人和石头的关系,浓缩了中华文化精华的汉字何时与石头结合,开出一门独特的艺术,有待考证,但刻于石,比书于纸,显然更具有一种庄重性,同时,当具有六书造字法的汉字与美石相碰撞,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确实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童人杰少年境遇,加上其独特的个性,令他在篆刻事业上,孜孜不倦,潜心钻研,一路行来,已达三十多年之久,逐渐由技进乎道,此中自有其必然性。嘉兴,鱼米之乡,文物之邦,历来文人辈出,而作为中国画之正宗的文人画的兴盛,亦与此地有密切的关联。这决定了对于治印,嘉兴文人视作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在嘉兴这一深厚的人文土壤上,童人杰研习治印,于1982年拜西泠印社名家张振维为师,后来又相继得到嘉兴书画篆刻名家沈侗瘘、许民农、朱大熙等的指教,令他入门颇正,立志亦高。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所谓“壮夫不为”,指“雕虫篆刻”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致力于此,缺乏意义。时值物质化的年代,童人杰致力于雕虫篆刻,生计便是一大问题,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他不得不忍痛割爱,毅然下海。十多年商海漂流,他不乏宁波人经商的才能,或跻身富商巨贾,亦非不可能。然而,等到他一路颠簸走来,经过思考和抉择,最终又听从心灵的召唤,回归了篆刻艺术道路。是少年时代的篆刻之梦,令他恍然大悟,自己所喜爱和所拥有的就是“童子雕虫篆刻”,其他一切均属身外之物,这才是其人生的核心价值。一旦醒悟,他已过不惑之年,人生已不容再作大的变轨了,可谓壮士断臂离商海,破釜沉舟耕砚田。 我想人虽然择业不可不慎,但最终所从事者,往往与其人存有“宿缘”,此或许得从基因来破解。清赵翼《题董石芝印谱》说:“辽阳董生有篆癖,《凡将》、《爰历》恣检披。壮夫不羞雕虫技,直以顽石为肝脾。” 壮夫不羞雕虫技,一反扬雄所言,而治印者能对顽石一往情深,就是因为他有“篆癖”,我想此诗仿佛正是对童人杰的传神写照。如今,童人杰卜居于嘉兴月河之畔,明月朗照,石板街道上,游客散去,尘世归于寂静,此时,童人杰凝志不分,在铁笔、顽石之间,精神与古人相贯通,一方印章治毕,便有一种艺术创造的愉悦,为之而踌躇满志。 篆刻到清代,无疑是一极其辉煌的时期,流派纷呈,像著名的皖派和浙派,都曾经涌现留名青史的大家。到现代和当代,此道中衰,若要再出现一个赓续薪火的人物,绝非易事,它需要诸多机缘,祝愿童人杰在篆刻的肥沃土壤——嘉兴,终能开出一片胜境,让更多的人像初识嘉兴月河之美一样,来了解并欣赏他的篆刻艺事! (童海根推荐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