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東北內蒙西北。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文本框: 譜
文本框: 譜
1.[1]
秦併六國,渤海郡童氏避禍北遷()遼寧、朝鮮,彝族、回族、滿族、錫伯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姓。
註1︰秦併吞六國時期,渤海郡百姓(各姓氏都有,孔氏、童氏也不例外)避禍北遷,如︰部份孔子後裔避戰禍遷徙朝鮮,造成現在韓國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歪論,這是不懂歷史倒果為因的笑話。
註2(童惠平提供)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先世為氏,史料亦有記載,如“依蘭豆漫夾溫猛哥帖木兒、凡察、叫場、塔失、努爾哈赤”等。
註3(童海根提供)史學家李榮發遍曆努爾哈赤當年曾經活動過的地區,考證民間流傳的說法,赴京赴審查大量古代官方文獻,最後認定努爾哈赤的老姓是“”姓。(摘自︰童氏宗親網 / 族譜史料)
註4︰《史記》“始皇東行郡縣 … 南登瑯邪 … 齊人徐巿(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 … 仙人居之 … 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今和歌山縣新宮市還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
1. 渤海郡世系祖籍遼東,1世祖童忠賢祖籍遼東,開元(713~741)丁卯年正月初一午時生,18歲從軍。2世祖童遵,唐寶應(762~779)壬寅年生,起家山西太原,恭軍禮泉縣鎮守襄陽(湖北襄樊市襄陽縣)。3世祖童游,唐僖宗中和光啟(881~888)年間兵亂,保禦有功,郡人立祠。4世祖童丕,居福塘(),唐末為德華令,葬廬陵(今江西吉安市)。5世祖童懋居廬陵(今江西吉安市)。
2. 1381年《明實錄》載:朱元璋為平均發展經濟,實行移民屯田制度。人口稠密的山西太原、平陽二府,澤、潞、遼、沁、汾五州是向外移民重要地區。被遷的農民,先集中到洪洞大槐樹周圍村莊暫住,在大槐樹處的廣濟寺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和路費,而後結隊遷往各地。移民墾荒,國家發給耕牛、種子、土地、並免三年租稅。山西洪洞大槐樹童姓遷民分佈:
甘肅:
蘭州市永登縣紅城子。武威市古浪縣家營、黑松驛童家地灣、白銀市靖遠縣童家堡。平凉地區涇川縣玉都鎮星光村、平凉地區靈台縣
新疆:1864年陜甘回族起義,清軍左宗棠剿洗,蘭州武威平凉地區涇川縣童氏避遷新疆伊犁地區伊寧縣及新疆其他地區
寧夏:
固原市涇源縣      河南:開封、項城、商水、夏邑。       河北:保定市徐水縣大王店鎮童氏約600人。
3. 明朝洪武15年(1383)從陝西鳳翔府歧山縣義鳳從軍到青海西寧。2008年西寧市大通縣童學范、童生科主編【青海童氏總譜】,譜內族人含蓋了青海西寧市、大通、湟源、樂都、互助、海宴、剛察、格爾木 等。字輩︰敬斌令伍祥縉珊舉尚登養印光得盛起繼田良維生學智守文言祖國德積世家忠孝明義…
7. 《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蒙古族卓克氏,也稱卓穆克氏,世居浩齊特(今河北張家口赤城縣獨石口外一帶)。清中葉以後,多冠漢姓(卓、童、王)
4. 紹興童氏13世遷山東荷澤市鄆城武安鎮至今300多年,輩分:金月陵肖漢申修甲齊治國安邦…,後裔分支梁山、單縣、1938年童金藍兄弟6人遷哈爾濱
5. 遼甯省大連市瓦房店市複州灣鎮童氏,老家山東蓬萊縣闖關東來到大連資料不足?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6. 遼甯省鞍山市岫岩縣童家店村童氏資料不足?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2. 1864年陜甘回族起義,清軍左宗棠剿洗,蘭州武威平凉地區涇川縣童氏避遷新疆伊犁地區伊寧縣及新疆其他地區。

[1]
user:
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