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雲南貴州。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 |||
1.[1] | 《石阡縣誌》元、明、清在邊疆地區,實行地方自治"長官司"。石阡縣公鵝坳長官司是元代至元22年(1285年)設置,隸屬皇帝直轄,當時長官為童姓世襲。貴州石阡縣公鵝坳長官司從元代建立一直到清康熙中晚期廢除。惜不知當時童姓長官的名字也不知其世系(註),其後裔分佈︰石阡縣公鵝坳。 註︰石阡縣公鵝坳童姓往上追縱可能世系︰淵公12世裔宣宜,宣宜生念一 ~念九,念一裔隱之宋末元初從嶽陽遷川,念九裔分徙閩、蜀等地。將來可用DNA比對尋根。 |
||
1. | 元朝末年(1351年)劉福通起義,貴一公為避禍從江西鄱陽縣遷湖北黃岡,後裔分佈湖北黃岡、中河鄉、高家嶺、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貴一公八子(子省輩,孫志輩):省一、省二回江西鄱陽,省三居蘄州(湖北黃岡蘄春)、羅田,省四居浠水,省七遷淋山河。省五、省六、省八居鄂州(湖北武昌、黃岡、黃陂區、孝感),省五六八字輩:一省志(志輩1372年入川)敏思、文章尚允世、宗承之士奇、敬奉先人茂。省五歿後省八率省五之子志和、志誠、志容及其二子一女遷遮安鄉彭城畈(今童家嘴)。省六之子志高、志廣、志亮率族人於明初(1372年)由湖北孝感入川居重慶江北靜觀場、巴中、達州,後裔文定從江北遷潼川府樂至縣。1644年4月,張獻忠起義,與童氏大戰,1648冬,童族死傷過半,倖存者四處逃命:西充、巴中、達州、廣元蒼溪、興文、瀘縣、黔江區、巫溪、巫山、奉節、貴州遵義、貴州思南、貴州翁安、貴州畢節、4雲南昭通市、雲南昭通市威信縣、陝西甯強。 十餘年後,部分返回原籍。 | ||
1. | 張獻忠1644春與四川童氏大戰,清初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進剿張賊,張賊兵敗屠城,樂至童氏族人遷江津、遵義、貴陽、思南、都勻,樂至伯服率子養德、養正避江津。養德長子廷英回樂至,次子廷達、三子廷連在江津。 十餘年後,部分返回原籍。樂至、江津、遵義、貴陽、思南、都勻字輩:養廷升應試成友道中和、遵守先定立積大發興多,世祖功德顯文明永盛昌、一本思承紹正順克裕光。 | ||
2. | 洪武年間童氏隨軍隊遷雲南玉溪市通海縣,後裔分佈︰通海縣、峨山縣、昆明市、建水縣、彌勒縣… | ||
1. | 雁門童氏,老譜書(已失)記載遠祖白寅、白勝二公居北京虎皮口(直棣河間府),九房分支我祖(廷字輩,明朝末年各執金杯牙筷為記)遷居貴州遵義、仁懷等處,我房遷四川遂寧縣,後因避(張獻忠)兵亂複遷貴州遵義、仁懷;康熙年間我祖應輔、應朝二公複遷入川重慶大足縣城西六十裏崇勝裏,至今逾380年,族人一萬多。先祖只記得老譜書上的六個字輩:白、廷、應、在、之、仕。 大清乾隆55年(1790)國學童思超修譜於重慶,惜!前面部份損毀嚴,增字輩:子思文學光明長、世代開國啟忠良、修其忠支廷肇美、永振家聲大榮昌。 |
||
3. | 朝山公–萬一(益)郎公…十三郎公…四四郎公後裔福建連城遷雲南貴州,有: 義公房:18世汝鑒公于清雍正(1730)遷居貴州同仁市孟溪關。 才公昌房:19世祖梗公於清乾隆(1772)遷居貴州1遵義市團溪場。20世理宗公、琚宗公于清嘉慶(1810)遷居貴州1遵義市團溪場。 璦公寬房:20世建宗公、恒宗公於清乾隆(1750)遷居貴州同一府市廖高市。徵公房:20世富宗公於清乾隆(1790)遷居貴州鎮遠府(今鎮遠縣)。 法清公於明末清初(1626年左右)由廣東惠州(今河源市紫金縣永安縣)遷徙雲南鎮雄,字輩︰法(法清公)可仕子捷、瑞成永鼎朝、茂俊錦志定,至今二十餘代。後裔分佈︰鎮雄、彝良…。法清公以上世系:童五郎(另載童十五郎)仳黃氏,卒葬河坡拔洞,童四郎(另載童十郎)仳陳氏,卒葬黃廩玩高田上。 |
||
3. | 朝山公–萬一(益)郎公…? …友潤公,友潤公六子:奇甯公、紹公、敬公、應元公、福魁公、謹公。洪武年間,謹公由甯化縣桂竹寨溪南裏(註)移居廣東省長樂縣清化都橫流渡低坑村連塘面裏開基(今五華縣安流鎮低坑村),1世祖謹公(尊謹公為遷廣東1世)…7世祖鸞公(遷居永安縣雙下約水口田)…9世祖成傳公(進士)召集廣東族人於永安縣修祠堂,尊謹公為遷廣1世祖。後裔︰梅州市五華縣、河源市紫金縣永安縣、(滇、黔、川交界)、南洋… 清朝(乾隆年間)填川移民︰ 11世炳楊公(貞公後裔)攜六子俊韜、俊畧(法清)、俊勳、俊秀、俊鳳、俊明於乾隆6年(1741)由廣東永安縣雙下約遷滇、黔、川交界及重慶府榮昌縣。 11世茂祥公(魁公後裔)攜子俊興入川(滇、黔、川交界),後轉往雲南昭通府鎮雄州彝良角奎堰壩塘,茂祥公老故,葬堰壩塘。 11世茂達公(成公後裔)攜子俊光、俊喻入川(滇、黔、川交界)。 11世茂廣公(貞公後裔)攜子俊友入川(滇、黔、川交界)。 11世茂新公(俊公後裔)攜五子俊麒、俊禮、俊選、俊惠、俊洪入川(滇、黔、川交界)。 12世俊友之子日錦(妻黃氏)生志坤三人,移居彝良角奎鎮堰壩塘。 12世俊興公攜三子攜老譜(老譜遺失)遷居貴州省赫章縣可樂鄉(河壩)毛姑,為毛姑坪支系。後裔遷移至鎮雄縣坪上、以古、牛場、五德等地。 12世俊鳳攜子恭朋二人於乾隆癸丑年(1793)遷雲南省昭通府鎮雄州彝良角奎居住。 嘉慶四年(1799),12世俊鳳(五房)後裔童玉錦至12世俊畧(二房)後裔敍舊商量,為字輩永遠,以11世炳楊公字揚為先,訂字輩︰楊俊錦瑞定、國正天興順、奕世其昌安。但俊畧(二房)後裔又有其他字輩︰法(俊畧公=法清公)可仕子捷、瑞成永鼎朝、茂俊錦志定。 光緒三年(1877),遷移滇、黔、川處之童氏族人,聚集在貴州鎮雄州彝良角奎開會︰因廣東帶來字輩“茂(楊)俊錦志(瑞)定”已用盡,商議續增字輩︰建德聯思紹、登國在克明、文開大兆盛、良英振家聲 。會議追思12世俊畧公(俊畧公又名文明,法名:法清)為雲南昭通府鎮雄州彝良角奎的童氏宗主。 廣東謹公後裔11~12世入川,後裔分佈︰雲南鎮雄、彝良、大關、會澤、貴州1遵義、四川宜賓市高縣、宜賓市興文、重慶榮昌縣…,今族人數千。 註,福建童長良網路校正︰1478年福建巡撫高明在鎮壓農民起義後,會同布政司、都司、按察司三司官僚合力奏本析上杭的金豐裏、勝運裏、溪南裏、大平裏、豐田裏五裏十九圖設縣,取“永遠平定”之意,命名永定縣,屬汀州府。現在的永定縣鳳城鎮及城郊、金砂、西溪、仙師一帶明清時就屬溪南裏,現永定縣誌有記載,寧化縣是沒有溪南裏。應該是永定縣溪南裏。 |
||
4. | 明末張獻忠屠川,重慶銅梁縣志高、志廣、志亮後裔避張獻忠禍害遷徙雲南昭通及雲南1遵義湄潭縣肖家壩。 重慶銅梁蒲呂場童氏字輩:爲學芳啓世、永興國忠良、心順家澤安、身守必其長、開泰應吉慶、文華顯大光、仁義敦富厚、德勝自榮昌 雲南昭通童氏手抄譜字輩:方(一世:文方)啓(二世:啟明)世(三世:世龍、世倫)、永(四世:永才、永寧、永全)興(五世:興剛、興榜、興照)國忠良、心順家澤安 雲南1遵義湄潭縣肖家壩童氏字輩:資料不足 |
||
4. | 乾隆末年,南京應天府白馬街童必顯遷四川嘉定洲正子場(今峨嵋山桂花鎮)暫居。必顯公經商牛販再遷雲南威寧,吳氏聯魁公愛其才,收必顯公為養子取名鴻樊。必顯公娶妻張氏生三子︰長子童與晉,次子童與魏,三子吳與魯(與魯公承吳姓,分家產一份),今威寧縣與魯公後裔皆童氏吳姓。太平天國時,與晉、與魏、與魯後裔開字輩授命(沖軍)昭通八仙營,昭通八仙營童氏族人最多有108人,後來分家到︰昭通水濟河、紅山口、後海。 【昭通童氏家譜】與晉、與魏後裔童氏字輩:聯興道應(南京西南側馬鞍山有應字輩墓碑文︰文輩5人…)、文(必顯公字輩)運(與晉、與魏、與魯的字輩)天開(太平天國時,開字輩授命流落昭通八仙營)、朝光貽世、蔚啟賢才、邦家之濟、黎庶成亨、默契隆治、永佈思泉、長馨蘭桂 … (今字輩到光貽世蔚啟) 【威甯童氏草譜】與魯公後裔童氏字輩:…應(墓在南京市的西南側馬鞍山有碑文)文(必顯公字輩)運(與晉、與魏、與魯的字輩)天開(因太平天國匪患起,開明公出逃時不慎遺失族譜)、朝(註)光貽第、蔚起英才、幫家枝濟、垂裕鹹亨、錫籓隆治、永佈思澤、長馨蘭桂 … (今字輩到光貽第蔚起) 註︰1950年代,朝明公去祖墳掃墓時,見同來掃墓宗親(雲南省昭通威甯同輩宗親童吉三),見他手裏拿着同宗的童氏族譜,朝明公抄了字輩32字,並到各個祖瑩去查抄入威寧以來的各輩先祖的名和祖婆的姓氏,編【威甯童氏草譜】。 |
||
5. | 乾隆末年,江西吉安府童懋後裔武舉人(元字輩),隨軍隊遷1貴陽。後裔分佈︰1貴陽、織金…等地,字輩:元如世占啟、汝興成光明、世界顯稱偉。 | ||
1. | 始祖晉朝大夫(可能是胥童,請看原譜註),因失譜序…不知歷經多少朝代…亂世時童氏弟兄將銅秤砣搗碎各執一砣為記奔走,我祖逃奔豫章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置業。至明末豫章(今南昌)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童氏(庠生)赴湖廣恩施教學,童氏(庠生)–先陽、星陽–應聰、明、智、慧、鮮、照(時張獻忠屠川1639~1646年)–茂盛(平張獻忠之亂後,康熙戊辰年(1688年)應聰兒子茂盛公攜眷遷居黔遵義縣樂安裏二甲地名瓦成塘)–子美(子美公由貴州遵義遷入川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入川字輩:之(子:子美公)先世季("王季"合成一字)、大文德萬載吉星永光明、榮華福祿壽忠孝進朝庭、開科尤天選富貴嘉安慶。 註【武勝縣清平鎮族譜】童吉福提供(正淙註)︰自晉朝(疑譜寫錯,春秋晉國)起,童姓大夫出生(胥童),分姓支傳(胥氏分姓,支傳童姓),流派先祖,失其譜序,未得原真。祖派者,今考究祖派遺語:以湖廣閩中(亂世才有可能跑這麼多省,疑是黃巢時代)置業為始,認丁繁重,村後有一祠宇,宇內石角生金,石縫出米。族內有一人,名曰道仙,在宇焚獻,日需盡敷。時因栽插禾苗,道仙以水碗使箸,能撐日辰長永不夕之術。經朝欽監查之,兵伐而誅。始祖知覺同胞弟兄,遂將銅秤砣搗碎各執一砣為記奔走,以子孫後會記認同本之譜也。始祖逃奔豫章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置業。祖人派發愈繁,我祖身列庠生,棄業置身赴廣,恩施縣教學,始娶祖母所生先陽、星陽,陽生應聰、明、智、慧、鮮、照,公行第一。應聰所生茂盛一人,是時黃巢(疑譜寫錯,張獻忠)在黔省逆亂。亂之後,予祖攜眷至黔,坐落遵義縣樂安裡二甲地名瓦成塘,置買大梨寨、小梨寨,人丁亦盛。康熙戊辰年(1688年)西蜀開墾,己巳年(1689年)至黔省。 |
||
6. | 崇月公1771年從江西瑞州府高安縣遷入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入川祖是崇月公,號元茂,是義閣公次子,母羅氏,兄崇年,弟崇虎、崇橋、崇笑。譜上高安童氏字派為:學…應孔惟元有 道義崇至世 昭穆效明賢… 。嘉慶年間(1796~1820)崇月後裔經文、經禮兄弟遷貴州黔南貴定縣昌明小場鋪。 | ||
1. | 明清“湖廣填川”除了主要路徑沿長江遷川之外。清朝還有另一路徑︰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等,先遷遵義府遵義或銅仁…等,後遷川。 童氏先人遷遵義府遵義或銅仁,後遷川。如下︰ a.明末張獻忠屠川,童氏先人避禍由川遷貴州遵義、貴陽、銅仁思南、都勻,清康熙乾隆年間回遷四川。 b.“湖廣填川”乾隆年間(1736~1795)祖先由?遷徙遵義府湄潭縣暫居,後轉遷居重慶大足,有家譜,今族人近萬。 c.“湖廣填川”乾隆年間(1736~1795)祖先由?遷徙遵義府遵義縣。清嘉慶~同治年間(1796~1874)童氏先人由遵義府遵義縣遷入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 d.貴州銅仁童氏資料不足,來源可能有二︰一.明末張獻忠屠川,童氏先人避禍由川遷貴州銅仁。二.“湖廣填川”清乾隆年間同緯度向西遷徙。 |
||
1. | 清朝年間貴州銅仁思南童氏遷居遵義市鳳岡縣,今人口上百人。字輩:百世其昌真玉德、安邦定國啓文明。 | ||
1. | 清朝末年先祖從江西臨江府(註)遷徙貴州銅仁德江,今人口近百人。字輩:坤學應升貴、龍再新京成。今字輩到升。 註︰臨江府係「清朝十三府」之一,管轄︰清江、新淦、峽江、新喻四縣。 清江(今江西吉安市清江縣),新淦(今江西吉安市新干縣),峽江(今江西吉安市峽江縣),新喻(今江西新余市) |
||
7. | 雲南麗江童氏:清朝?太平天國?年間祖先從沿海?沖軍到雲南麗江,字輩:…國 萬 曉…。請知情者告知。 | ||
8. | 雲南保山市龍陵縣童氏︰1976年地震家譜被毀,僅存祖先名字,1世祖?(約1540年~1600年)–2世祖志科–3世祖希賢–4世祖光祖–5世祖昌祠–6世祖基聖–7世祖弘道–8世祖童藻–9世祖大有–10世祖童達、童進。10世祖以後的字輩︰自中齡應德良集。今保山市龍陵縣有200多童氏族人。9世祖大有公1745年由保山(保山之前無資料,故世系不知?)遷移保山市龍陵縣,大有公卒于嘉慶七年(1802年)。請知情者告知世系。 | ||
9. | 雲南大理巍山大倉童氏資料不足?請知情者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