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廣東廣西。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1.[1] 老祖宗山西遷山東遷浙江,1世詒德千七郎公遷廣東潮州豐順縣,妣范、李太,生2世宗亮;宗亮公妣張太,生3世文聰;文聰公妣張太生4世:1秉忠2秉猷3秉蘭4敦夀。秉蘭公妣朱、羅太遷廣東揭陽縣河婆霖田都象約客潭寨,生5世曲泉,曲泉公妣妙太、金太、程太生6世萃粵;萃粵公妣林太、李太生7世:1盛吾2則先3彬然4玉衡5員翰。盛吾、則先無子,彬然公後裔移居不祥,玉衡公妣楊太生8世:1畿廣2立正3行泰;員翰公子孫移居江西。畿廣公、立正公無子,行泰公妣楊太生9世:1世興2乃裕3昌壁。世興公無子,乃裕公妣劉太生10世慶雲(後裔居揭陽縣),昌壁公妣貝太張太生10世:1拔英2瑞卿3國器;拔英無子、國器公妣黃太子孫移居不祥,瑞卿公妣劉太生11世:1捷元2名芳3宜先4名世5名振6名祥,捷元公妣唐太、名芳公妣蔡太、名世公妣李太子孫移居不詳,名振公無子,宜先公妣韓太、名祥公妣陳太從廣東揭陽縣河婆移居廣西昭平縣樟木林鄉,今昭平縣童族分三支共1000多人。
    2 童恢…童宗說(居洪都南城諱夢弼號南城先生)…越8世童參唐德宗年間(779~805年)任太常寺正卿,子童登為廣東督學,歷4世童登曾孫童伯子封關內侯遷居洛陽,
2. 【廣東龍川古譜】載︰一世祖童都一郎,二世祖童發遠、童超遐、童超遠,三世祖童克用、童輔朝、童濟川,四世祖童鼇、童攀龍、童捷、童伸,五世祖童以竹,六世祖童奇敏,七世祖童兆銘,八世祖童兆居、童兆鎰,九世祖童鳳庭。
【劉邑童氏族譜】載︰福建汀洲府朝山後裔,明初童都一郎公遷徒居廣東
河源龍川縣居八代。康熙年間九世祖童鳳庭遷江西上饒沙門隘烏石坑,康熙35年(1696)童鳳庭攜眷妻(廖氏)三子三媳一孫再遷徙湖南瀏陽東鄉石門村沖樓廈。併攜帶廣東龍川舊譜1~8世。
3. 遺德公原居南京珠玑巷,因世亂遷往浙江省紹興立業貿易,1368年遺德公自浙入粵,始居廣東封州城内(今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子︰修仁、修義。修仁二子︰蔭良(無知所傳)、亞早(舊居封開,青年亡故)。修義二子︰蔭善、亞晚(未婚)。蔭善五子︰海深、海珠、顯富、海班、法明。
後裔繁衍至廣東西部、廣西東部
梧州市、玉林市內博白縣、北流市、容縣、2柳州地區象州縣運江鎮。2005年續修有【封開童氏族譜】宗派是︰志裕英佩、文國梓裏、建業宏開、長髮其祥,今童族近萬人。另一支同宗的字輩“子宜同昌、國學冠元、天運永錫、萬世光宗、祖先佑啓…”
法明公遷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橫流渡低坑村(今廣東省
2梅州市五華縣)。
2. 福建連城族譜非常完整有24本,目前籌備十修族譜。連城祖先遷徙資料皆有記載,遷徙廣東,整理如下︰
玉公房︰12世鐸公、俄公、鋒公、長公于明朝嘉靖(1530)遷居廣東湛江市
雷州市徐聞縣遂溪縣
諭公房︰14世烏公、紅公于明萬曆(1605)遷居
汕尾海豐。纘公房︰16世秉睿公於清康熙(1687)遷居海豐。珊公房︰17世逢春公於清康熙(1700)遷居海豐
禮公房︰16世遵熹公于明朝崇禎(1641)遷居廣東
海豐縣。19世民瞻、民仰、民感、民戴、20世應播、應珍、21世逢春,從連城遷徙汕尾海豐,後裔:汕尾海豐陸豐陸河
升公房︰16世綠郎公于清朝順治(1650)遷居廣東肇慶市
德慶。16世應潘公、應珍公於清康熙(1705)遷居廣東海豐洋角嶺。
謨公房︰14世開禮公于明朝崇禎(1640)遷居廣東
資料不足,請知情者告知。
璽公榮房︰16世天郎公于明朝崇禎(1635)遷居廣東
昭關南雄。16世官貴公、習聖公、錫棟公於清康熙(1680)遷居廣東昭關南雄
綽公房︰16世秉良公於清康熙(1668)迂居
廣州市。徵公房︰20世宗嚴公於清乾隆(1790)遷居廣州市。
福建連城族譜非常完整有24本,目前籌備十修族譜。連城祖先遷徙資料皆有記載,遷徙廣西,整理如下︰
升公房:15世日炳公于明朝崇禎(1618)遷居廣西
梧州蒼梧縣。清康熙1690年16世應科、17世仕英、仕孔、仁登公、仕聖、 仕舉、仕雄、仕禮,從連城遷徙梧州蒼梧縣、清遠英德。20世緣郎遷廣東肇慶市德慶雲浮市。16世賜壁公于明朝崇禎(1630)遷居廣西東春縣。
璽公周房:16世欽迪公于明朝天啟(1622)遷居廣西
欽州。1750~1790年,21世祖熹、24世文宗、呂宗,從連城遷徙廣西柳州
璦公良房:23世源澄公於清光緒(1885)遷居廣西
資料不足,請知情者告知。
2. 朝山公–萬一(益)郎……友潤公,友潤公六子:奇甯公、紹公、敬公、應元公、福魁公、謹公。洪武年間,謹公由福建省甯化縣桂竹寨溪南裏()移居廣東省長樂縣清化都橫流渡低坑村連塘面裏開基(今五華縣安流鎮低坑村),1世祖謹公(尊謹公為遷廣東1世)…7世祖鸞公(遷居永安縣雙下約水口田)…9世祖成傳公(進士)召集廣東族人於永安縣修祠堂,尊謹公為遷廣1世祖。後裔︰梅州市五華縣河源市紫金縣永安縣、填川移民(滇、黔、川交界)、南洋…
清朝填川移民(乾隆年間)︰
11世炳楊公(貞公後裔)攜六子俊韜、俊畧(法清)、俊勳、俊秀、俊鳳、俊明於乾隆6年(1741)由廣東永安縣雙下約遷滇、黔、川交界及重慶府榮昌縣。
11世茂祥公(魁公後裔)攜子俊興入川(滇、黔、川交界),後轉往雲南昭通府鎮雄州彝良角奎堰壩塘,茂祥公老故,葬堰壩塘。
11世茂達公(成公後裔)攜子俊光、俊喻入川(滇、黔、川交界)。
11世茂廣公(貞公後裔)攜子俊友入川(滇、黔、川交界)。
11世茂新公(俊公後裔)攜五子俊麒、俊禮、俊選、俊惠、俊洪入川(滇、黔、川交界)。
12世俊友之子日錦(妻黃氏)生志坤三人,移居彝良角奎鎮堰壩塘。
12世俊興公攜三子攜老譜(老譜遺失)遷居貴州省赫章縣可樂鄉(河壩)毛姑,為毛姑坪支系。後裔遷移至鎮雄縣坪上、以古、牛場、五德等地。
12世俊鳳攜子恭朋二人於乾隆癸丑年(1793)遷雲南省昭通府鎮雄州彝良角奎居住。
廣東謹公後裔11~12世入川(滇、黔、川交界),至今後裔分佈︰雲南鎮雄、彝良、大關、會澤、貴州遵義、四川宜賓市高縣、宜賓市興文…等地。
註,福建童長良網路校正︰1478年福建巡撫高明在鎮壓農民起義後,會同布政司、都司、按察司三司官僚合力奏本析上杭的金豐裏、勝運裏、溪南裏、大平裏、豐田裏五裏十九圖設縣,取“永遠平定”之意,命名永定縣,屬汀州府。現在的永定縣鳳城鎮及城郊、金砂、西溪、仙師一帶明清時就屬溪南裏,現永定縣誌有記載,寧化縣是沒有溪南裏。應該是永定縣溪南裏。
2. 朝山公–萬一(益)郎…十三郎…四四郎()後裔福建連城遷廣東省,有:
四四郎公長子:6世友誠公約1314年出任
梅縣縣尹居鬆口,至11世潭源公遷入梅縣到車。後裔:梅州梅縣蕉嶺興寧五華大埔河源汕尾
四四郎公之子:6世友謹、友謙、友訓1321年隨父四四郎遷居永定峰市。友謙次子大和遷廣東
大埔,妻許氏生二子:永安、師保。師保遷大埔石門嶺。
今大埔五百多人,而由大埔遷到印尼經商的宗親,繁衍至今約二千人。
連城和永定屬共一支系的,所以字輩一樣,即:祖宗積徳、源遠慶長、文章華國、大振家聲、崇正守道、存厚永昌。
註︰四四郎公一妻二妾共生八子:
妻,傅氏︰連城娶傅氏生四子:友誠、友評、友論、友諒四兄第均住連城。
妾,陳氏︰元朝中期(約1325年)四四郎公到永定峰市(原屬上杭峰市)經商,娶陳氏生一子:友謹,號千二郎,居峰市下水灣裏信美村。
妾,謝氏︰又娶謝氏生三子:友謙、友訓、友誼。友謙、友訓居峰市,友誼居仙師池溪村。友謙次子大和遷廣東
大埔,妻許氏生二子:永安、師保。
2. 朝山公–萬一(益)郎 …十三郎 …四四郎世系,四四郎公為福建上杭始祖(即現在福建永定縣峰市始祖)。永定遷往外地的宗親有:
1、友謹公房:
五世:秩三郎公遷廣東省
梅縣松東中村坑。秩郎公遷廣東梅州市大埔縣大靖桐坑。
六世:百五郎公遷廣東省
河源縣。百七郎公遷廣東省大安石子溪。
七世:玉潭公遷廣東省
惠州市。玉盛公遷廣東省河源縣。
八世:世意、世德、世慈公遷廣東省。
九世:子珠公遷廣東省
河源縣。( 2011年在宗親網上找到,現已有來往 )
          其中:長房居河源市
東源縣澗頭鎮、二房居河源市紫金縣臨江鎮、三房居河源市連平縣油溪鎮、四房居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
十世:顯榮、顯富、顯貴公遷廣東省
河源縣。
十三世:惟一、常一公遷廣東省
河源縣。
十六世:翰華公遷廣東
梅州市大埔縣青溪石市枋垻。
二十世:慶棠居台灣桃園龍潭鄉。
2、友謙公房:三世:大和,號千四郎遷廣東
梅州市大埔縣,配許氏生二子,
長子:永安,配張氏生四子:德海、德聰、德宗、德廣。後遷
1揭陽市惠來縣汕尾市海豐市6饒平梅州市平遠縣廣州汕頭
         
6饒平字輩︰基肇泉安,業開鴻饒,詩書立教,忠孝勤珍。      德廣一支遷汕頭普甯雲落。
次子:師保,遷廣東
梅州市大埔縣石門嶺。
3、友訓公房:六世:念二、念三、念四郎公遷外地,詳細地址沒記載。
4、友誼公房:
四世:慶甫公,遷廣東省
英德市,字輩:文英連真正、益偉賢茂盛、有志守宗業、時逢家道興、亦世其昌顯、仁義積得深、光輝耀祖廣、乾坤定高升。
六世:德鳳公遷本縣(
)湖雷鄉羅灘村、德貴公遷本縣()合溪鄉合調村。
2. 【清流五修雁門童氏家譜】載︰朝山–萬一(益)郎–九郎–十四郎世系,十四郎裔孫大經公(乳名千九郎公)于南宋理宗淳佑12年(1252)由長汀遷入清流長校留坑,為清流長校(四堡)留坑始祖,大經公曾任新羅刺史十年。大經公後裔遷廣東、廣西如下︰
一、遷廣東︰三世祖天祥公遷廣東。十一世則郎公遷廣東。十二世足遠、石養、石發、石滿遷
梅州市梅縣程江烏坑。十四世守維遷梅州市大埔縣,源逢遷廣東,鼎亨遷廣東,先丙遷惠州,官慶、官壽、官養、官鳳任廣東守衛所。十五世潤生、根祖、振祖、景文(妻羅氏)、年祖、選祖遷汕尾市海豐。十六世賢福、觀福、瑞生、五妹、啟德遷汕尾市海豐,紹業、紹基遷河源市龍川縣下扳橋(康熙年間)、乾發遷河源市龍川縣十二排(乾隆年間)、貞公、正泉遷廣東海川公平墟。十七世世烈、辛丙遷肇慶市恩平盛堂墟(乾隆年間)。十八世國璉遷肇慶市恩平盛堂墟(乾隆年間)。國公、端蒼遷汕尾市海豐(乾隆年間)
二、遷廣西
桂林︰十三世士和、十四世觀善、十五世松廷、志廷、俊廷。十六世雲高、雲龍、雲鳳、雲鵬、雲漢、雲盛、雲新、雲旺、雲錦、雲清(註:這房子孫全部外遷,在清末時期還有回鄉祭祖)
4. 福建漳州華安高車大業公28世裔童勤(字仁旭)二子觀長、觀妹在15??年從福建省漳州華安高車遷徙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白蓮湖村。後裔分佈︰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惠州市惠陽市平潭鎮…
5. 明萬曆年間(1573~1620),浙江進士童時明奉旨到廣西南寧橫縣任職知縣,1614年童時明創建承露塔(高村塔),是南寧的三寶塔之一。
6. 明末清初,童聚 - 童文泮 - 童元瑜 - 童流 - 童環 - 童文連 - 童保,7世童保派裔分支由福建同安劉五店遷徙廣東饒平縣黃崗鎮
7. 廣西平樂縣白竹口新修譜:第7世朝夢公約生在1720年,第9代夢清公遷廣西桂林平樂縣白竹口村,今平樂縣童族分三支(白竹口村、小壩村、東莊村)相距各2公裏共200多人。字輩從第七代排起︰世朝夢、有開壽耀庭、國志永承興、廣發書香遠、文明安瑞仁、兆吉忠孝義、譽傳傑德麟。
相傳第七代之前祖先在江西,但祖先留傳下來的江西話,確與廣東客家話相近(
),另第11代開福、開祿曾送匾到廣西昭平縣樟木鄉龍井村祠堂。
依歷史、地理、祖先留傳下來的江西南方客家話,推算平樂童氏世系源頭可能以下
三種()︰
a.祖先可能是童朝山後裔由福建西南方(上杭、武平、長汀、連城、清流…等客語系童氏)遷江西歷7世再遷廣西桂林平樂縣白竹口村。
b.祖先可能是詒德千七郎公後裔由廣東揭陽縣(客語系)遷江西歷7世再遷廣西桂林平樂縣白竹口村。
c.祖先可能是江西的南方客語系遷廣西桂林平樂縣白竹口村。
註︰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交界講客語。以上abc皆有可能銜接到廣西平樂縣白竹口。如無族譜記載,正淙建議用DNA比對尋根,請看參考文獻最後一頁。
2. 清乾隆年間,汕頭市區金砂西路與汕樟立交橋交界處,有唐、童姓鹽官管理的鹽埕。村民以林、吳、楊、唐、童為主。
2011年浙江淳安年會時,
汕頭普甯雲落的童永生宗親攜帶族譜抄本,與永定童氏2011年修譜核對,確認是永定四四郎公後裔。
5. 乾隆晚期(約1790~1800)萬松公後裔從福建省漳州平和縣遷廣西橫縣,字輩:大狄天朝仁正祖德昌,今輩是正祖德。
2. 朝山公後裔朝本公於1800年從廣東惠州府陸豐縣(汕尾市陸豐市)河田鄉渡台:台灣桃園縣龍潭鄉黃泥塘,每年清明聯誼及祭祖大典。
8. 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鄉小龍村童家屯,童氏三百餘人,家譜燬於文革,字輩:永興旺國正應於天之照、生成仁世上富貴德榮昌。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9. 韶關市乳源縣童氏遷徙資料不足,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10 海南島童氏遷徙資料不足,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1]
user:
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