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湖南。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 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 |||
1.[1] | 琛公後裔仕容、矗,仕容爲後周(951~960年)戶部尚書,矗爲太常正卿,時值強臣(趙匡胤)逼幼主(北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兄弟直諫得罪奸人,公兄弟泣謂子侄曰︰爲父將殉臣節,毋以爲念,汝等宜遠避鋒鋼,以貽爾婁,須遇江則止,遇青則安,自此仕容三子
汰、海、淵遷隱楚地。汰遷居湖南嶽州府平江縣青石嶺(今虹橋鎮大興村火紹屋場是其故居)。海遷往長沙青山鋪楊梅江。淵遷隱嶽州府岳陽青江驛檀樹港。矗公兩子,況遷居福建,潛遷隱浙江。 明天順2年(1458)所修之譜與青石宗祠盡毀於明正德9年(1514)之火。梅軒琴軒兄弟隔四年(1518)複修譜,然昌福、昌嗣、昌華三公之後因居住未明,未入平江童氏譜。清乾隆3年(1738)遵歐式重創譜牒,清乾隆40年(1775)續修和在平江縣城新建宗祠,後30年一續。到1924年七修。1989年平江童氏統修族譜,但昌達裔15世孫大智房不顧大局自修支譜。派語:世(10世)德宏芳遠,昌隆福澤興,萬斯敦一本,敬尚永崇新,大傳先聖道,必定啟文明,勳業匡時茂,英才際運生,洪都承祖蔭,青石樹家聲,彝訓恒為憲,綿長慶顯榮。 汰公生子四:友鳳、友恭、友讓、友忠。汰公六世孫遠植公生六子:昌達、昌福、昌齡、昌嗣、昌貴、昌華。人稱:“平江童氏六大房”族人分佈平江、4瀏陽、長沙、沅江、漢壽、湘潭、常德、6湘陰、嶽陽…及湖北通城,四川,重慶,陝西等地。世系傳承近40代,族人約三萬,始建宗祠在青石嶺。 海公生子:生友蛟,曆:世康–德源–宏其–芳忠–遠瑛–昌謀–隆富–福良。海公後裔:族人居長沙。( 註︰海公裔族譜被火毀於明正德九年。部份後裔自立為湘潭白鹽童氏。)。堂號:雁門敦睦堂。 淵公生子:友龍。淵公後裔:11世易占公生宣宜,宜生9人(念一 ~念九),念一裔隱之元朝時從嶽陽遷川,念二、念七裔世居嶽陽(岳陽),念六裔於元朝遷居湖北荊州市洪湖、鹹寧市崇陽等地,念九裔分徙閩、蜀等地,餘不詳。1936年八修族譜。派語21~40世:本植開宗緒,貽謀裕後昆,長懷忠孝義,衍慶永培根。 |
||
2. | 恢公…宗説公…琛公後裔公常公,北宋建隆元年(960)辭宣城通判,自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市)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遷徙湖南湘鄉岱岳黃泥田(今婁底市漣源市水洞底鎮大嶽壟球樹灣)。堂號更動︰ 南城堂(宗說後裔)→親親堂(延興、延福二派合修宗祠後改為親親堂。) 南城堂(宗說後裔)→清源堂(25世癸公之長子魁始遷新化漆田,咸豐5年(1856)建宗祠于餘家坡,堂號清源堂。) 南城堂(宗說後裔)→惟馨堂(【湖南湘鄉岱嶽童氏族譜】童勝豐1924年修譜時堂號為惟馨堂。) |
||
2. | 湘鄉岱嶽童氏︰恢公…宗説公…琛公…公常公(960)之15世裔紀勝公生︰延福、延興。延福西曆十代衍為必升、必榮二支;延興公生︰魁、壽、福,魁徙婁底市新化縣,壽、福仍居湘鄉。清嘉慶2年(1797)升、榮後裔建祠于黃土山,支祠建於台基頭、天印灣。族譜始修於清乾隆年間,嘉慶18年(1813)延福公裔2修,同治6年(1867)延福、延興二裔3修,光緒24年童漢槎4修,1918~1924年童傅諾5修,1947年6修,1994年7修。族人分佈于湘鄉、9甯鄉、安化、邵陽等處。堂號︰南城堂→清源堂,班次:公子輔朝廷,國用世守紀,延仁萬漢詩,庭汝念良添,添必再仕景,嗣秀政興宗,祖定乾坤勝,思繼啟賢忠,孝友經綸裕,衣冠製作隆,訓行傳奕代,蘭桂兆先豐,正家克峻德,安邦樂永康,余慶光積善,敦本發清芳。 | ||
2. | 新化漆田童氏︰琛公…公常公25世裔癸公,癸公之長子魁始遷新化漆田。後人分佈于沫田、坪煙、寶四坳、冷水江、安化、邵陽、衡陽等縣市。族譜始修於清乾隆年間,1994年六修。咸豐5年(1856)建宗祠于餘家坡。魁房班序:繼述承先澤,敦倫秩敘彰,書香垂後代,禮義肅膠庠。繩緝徵明永,修齊本聖經,英才奎壁煥,偉烈石金銘。運際熙嘉會,詩賡錫慶詞,河山新日月,勳績耀鐘旗。 | ||
3. | 漵浦童家腦童氏︰再榮公世居江西泰和縣。宋末(1272)官辰州參軍,解組後遷居漵浦(懷化市漵浦縣)童家腦。 | ||
4. | 【瀏西童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童錦先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榨下裏遷居湖南瀏陽西鄉童家坊。1916年童自仰修譜。1998年再修譜。 | ||
4. | 【廣東龍川古譜】載︰一世祖童都一郎,二世祖童發遠、童超遐、童超遠,三世祖童克用、童輔朝、童濟川,四世祖童鼇、童攀龍、童捷、童伸,五世祖童以竹,六世祖童奇敏,七世祖童兆銘,八世祖童兆居、童兆鎰,九世祖童鳳庭。 【劉陽童氏族譜】載︰福建汀洲府朝山後裔,明初童都一郎公遷徒居廣東河源市龍川縣居數代。康熙年間九世祖童鳳庭遷江西上饒沙門隘烏石坑,康熙35年(1696)童鳳庭攜眷妻(廖氏)三子三媳一孫再遷徙湖南瀏陽東鄉石門村沖樓廈。併攜【廣東龍川古譜】。 【瀏陽童氏宗譜】歷年修譜︰雍正13年(1735)始修譜,光緒7年(1881)二修譜,民國五年(1916)三修譜,西元1994年四修譜。 班語︰兆廷應啓光、國化慶明良、世發隆昌遠、家傳道德長、俊彥興湘楚、才賢振顯揚、繼修宗志廣、萬代紹書香。 雍正年間建祖祠於上仙洲,1954年祖祠被洪水沖毀, 1988年重修宗堂︰瀏東石門沖樓廈祖堂。 |
||
5. | 湘潭白鹽童氏︰明初,海公後裔自善化(宋元符時置善化縣,與1長沙同城,民國始合併。)王家衝遷居湘潭白鹽。1924年五修支譜,堂號光耀堂。 | ||
7. | 明洪武年間,童恢…童宗說後裔童五、童六兄弟,從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拖船埠遷入湖南省桃源縣剪市鎮,現桃源縣童氏五千餘人。堂號南城,字派︰重以思志、允仲單希、單可年後、心天敦兮、文本中正、(今到)體從大方、家學鼎盛、祖徳恆昌、繼述克善、篤慶錫光、緒業丕振、世澤孔長。 | ||
6. | 長沙金盆嶺、湘陰白鶴沖童氏︰恢公…宗說公…琛公…仕榮–海公…福良公,福良公,字黼座,一字公座,號藍橋,明洪武間由江西南昌縣鐵樹觀遷湖南1長沙縣霧陽都虎踏石童家坊。傳三世分二支:貴仲,名興禮,仍居童家坊;志仲,名興盈,遷湘陰十八都楊梅鋪。貴仲支七世萬倉遷湘陰白鶴沖,至十派分三支:成章公,名尚得,居白鶴沖童家邊山;表章公,名尚正,遷居長沙塾塘沖金盆嶺側;用章公,名尚泰,遷居金盆嶺上手郭家屋。明正德間三房始修族譜,清嘉慶10年(1805)續修,咸豐3年(1853)三修,光緒4年(1878)四修,1914年五修。堂號:敦睦堂。派語:自斯敦一本,敬尚永崇新,大傳先聖道。必定啟文名,俊彥楨邦國,英奇輔玉京,功勳綿奕葉,基業紹前人。( 註︰海公裔族譜被火毀於明正德九年。部份後裔自立為湘潭白鹽童氏。) | ||
7. | 張家界童氏︰童恢、童翊後裔興緒公,明洪武二年,奉命出征荊楚,明洪武23年(1390)自廬州合肥遷居湘之桃源,再遷大庸(今張家界市),生子開基、開業。基回遷江西,業生三子:子貴、子山、子芳。子貴以指揮使征剿有功封招勇將軍,落業插草屯田於芭蕉村;子山文武兼備誥封振威將軍,居住在童家峪;子芳歲貢生授松蕃縣正堂,捕賊有功遷上虞令,落業于永定衛城西街。現興緒公子孫散居張家界永定、永順、桑植、龍山、桃源及湖北、四川等地。宗祠在西教鄉芭蕉,至今已傳22代,族人約3千人。分支乾隆末年北遷湖北恩施市白果鄉、利川市。 | ||
5. | 湘潭雙林童氏︰鼎貴公,字開賢,號仲興,世居江西安福縣圳上,明正統間授長沙衛,隨父來長沙,先居甯鄉聚石坑,宣德間又遷湘潭上五都碑頭市雙壟沖童家嶺。六子:斐、鳳、煥三房後裔徙居他鄉,浩、鬱、正三房仍居故里。 【中湘雙林童氏族譜】清乾隆29年(1764)一修族譜,嘉慶20年(1815)二修、咸豐7年(1857)三修、光緒24年(1898)四修、1930年童裕搏五修族譜。堂號養源堂,排序:鼎莊大世應,邦啟學儒明,宗承光裕傑,恩祥善士迎,英材恢在鑒,汝本燦增瑩,咸慶貽謀遠,熙培祖澤亨。 |
||
8. | 漢壽接港西童氏︰明永樂年間文經、聖經、華經兄弟從江西饒州府餘幹縣東鄉遷湖南常德府捕魚為業,數年再遷居龍邑(今常德市漢壽縣)。華經居滄港、聖經住小港、文經字永世(先居南楚常郡東關外後徙接港)。其裔多居漢壽、沅江…。1919年纂有族譜,堂號︰經學堂。 | ||
9. | 寧鄉童氏︰嗣興公,明萬曆間由江西奉新縣遷湖南寧鄉,後裔世居二都飛鳳裏企石崗望霞灣。1939年童錫梁四修族譜,堂號雁門。 | ||
1. | 洞庭湖畔童氏遷合肥,明末清初遷徙安徽合肥市長豐縣,五世太公童天金,為明清時的禦史,死後葬于安徽長豐縣五十頭。後裔分佈長豐縣肥東縣。 | ||
10 | 醴陵泉塘境童氏︰唐末黃巢之亂,恢宏公從山西雁門遷湖北沔陽(今仙桃)。9世祖漢城公于宋徽宗大觀4年(1110年)從湖北沔陽遷江西吉安市安福縣。15世祖記祿公從安福雙溪遷至安福城北鳳林橋,18世祖東亭公立家于安福鳳林橋教場邊,24世祖惟善公(字志安)1717年自江西吉安市安福縣遷湖南株州市醴陵市城南泉塘境。族譜15世以後字派:記祖茂東時、應日震金惟、守懷瑞之家、光宗世大其…。今醴陵泉塘境300童氏族人。 | ||
1. | 乾隆初年童文閔、童文勝、童文忠兄弟攜父童壽先從湖南岳州府岳陽新癢縣鑿秧沖遷入四川奉節、開縣。入川字輩:壽文希必治,永世第興全。 | ||
11. | 朝山公–萬一(益)郎…十三郎…四四郎後裔福建連城遷湖南省,有: 昂公房︰15世如鋒公于明朝崇禎(1636)遷居湖南永州市東安縣。 纘公房:17世士元公於清康熙(1675)遷居湖南株州市攸縣南鄉。 淳公房:19世祖邁公於清康熙(1704)遷居湖南株州市攸縣。 才公田房:18世汝諭公於清康熙(1700)遷居湖南10醴陵縣。 淳公房:19祖達公於清康熙(1693)遷居湖南10醴陵縣。 漠公房:18世貴佐公於請乾隆(1770)遷居湖南常德市津市市。 綸公房:19世祖驊公於請康熙(1713)遷居湖南常德市津市市。 淳公衿房:19世祖慶熹公於請乾隆(1764)遷居湖南郴州市。 淳公衿房:20世馨宗公、文宗公於清乾隆(1770)遷居湖南郴縣。 徵公房:20世香宗公於清乾隆(1784)遷居湖南1長沙市。 綽公房:20世鵬宗公於清乾隆(1770)遷居湖南益陽市。 織公房:21世積卷公、積瞻公清嘉慶(1797)遷居湖南3漵浦縣。 織公房:22世德山公於清光緒(1822)遷居湖南3漵浦縣。 徵公房:19世祖曾公於請乾隆(1780)遷居湖南奎州府?(請知情宗親告知) 淳公房:15世必義公于明朝天啟(1622)遷居湖南?(請知情宗親告知) 徵公房:19世天仕公、天敘公於清乾隆(1763)遷居湖南?(請知情宗親告知) 徵公房:21世積照公于清嘉慶(1806)遷居湖南?(請知情宗親告知) 升公房:21世德升公、德林公于請道光(1826)遷居湖南?(請知情宗親告知) |
||
2. | 琛公…公常公…癸公…魁公…嗣公,乾隆37年(1772)嗣公攜妻李氏率子昌福、昌禮、昌祥、昌祿、昌祉從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礦山鄉洞下村遷居湖北施南府恩邑(恩施)西鄉楠木坪。 | ||
1. | 乾隆期間,湖南平江童氏族人湖廣填四川、陝西: 32世童先睿配易氏生五子:聖元、聖紜、聖耀、聖紀、聖學,自嶽州府黃龍場板壁園(今岳陽縣康王鄉新和村童家組)遷陝西省西安府商州山陽縣城東。 34世童道鎮,童道錫於乾隆期間遷往陝西。 34世童道學字禦風配李氏鶴貞生二子:必興字運起配唐氏玉正、必慶字侯雲配譚氏士正,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歲遷往陝西。 32世童先發配歐陽氏樓正,生三子,第三子聖新字學夫娶張氏喜正生五子:道仁、 道義、道禮、道信、道弟遷往四川。 童先炳乾隆四十年(1775)移民來陝西漢陰縣漩渦鎮,歷經奮鬥,在漢陰縣漩渦鎮及紫陽縣漢王鎮置產數千畝,並在漢王城置店面數十間。1949年以後,體制改革,私有土地歸國有,今族人大部份居住在陳舊的土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