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江西。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 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1.[1] 雁門宮音:童黎封潼水始有童姓,至漢代(約公元60年)翊公居巢、蕪二縣,後裔雯公約在公元400年遷婺源雲田畋
    3. 《三國志引江表傳》:“丹陽童芝自擅廬陵(江西吉安市)太守”,童芝就是仰韓古譜的童爾芝“廬陵守終”
    2. 童恢…15世(可能有漏代)童宗說,南北朝末年至唐初(生卒543~649年)名人,諱(生前名字)夢弼,亂世不求聞達,開皇(隋文帝年號)元年(581年,時38歲)初任修儒林政事,唐初任袁州(江西)教授,加陞任纘修儒林政事,徙京南城,號南城,時稱東魯夫子(東魯指山東),著有《名臣實錄》《博物記》…,後裔子孫堂號︰南城堂。
    2. 童宗說…8世裔童參世居南城,唐德宗年間(779~805年)任太常寺正卿,子童登為廣東督學,歷4世童伯子封關內侯遷居洛陽,子三︰長光文官殿前禦史惜早逝,次光業官尚書右丞,幼光弼任中書令。
光弼公直諫得罪後唐武將郭崇韜(山西代縣人),貶浙之三衢(今浙江衢州),二世克成公於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官都務大夫由三衢遷徙蘭溪太平鄉之離鄉,後裔代代有人進士仕官。元賓修族譜,懇請同朝官員朱熹撰序文。
    2. 童宗說…童良玉世居南城,唐宣宗年間(847~859)節度使。僖宗873年從汴梁(開封)避黃巢之亂遷居嵊東游謝鄉。次子禧民與孫源居梅川鄉童黃塔,遷梅川始祖。三子人才,余姚洲內史,升會稽太守,先居余姚後遷石堰,余姚始祖。
    3. 唐末黃巢之亂,恢宏公從山西雁門遷湖北沔陽(今仙桃)。9世祖漢城公于宋徽宗大觀4年(1110年)從湖北沔陽遷江西吉安市安福縣。15世祖記祿公從安福雙溪遷至安福城北鳳林橋,18世祖東亭公立家于安福鳳林橋教場邊,24世祖惟善公(字志安)1717年自江西吉安市安福縣遷湖南株州市醴陵市城南泉塘境。
3. 始祖童忠賢祖籍遼東,開元(713~741)丁卯(727年)正月初一午時生,18歲從軍。2世祖童遵,唐寶應(762~779)壬寅(762)年生,起家太原,恭軍禮泉縣(陜西禮泉縣)鎮守襄陽(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3世祖童游晚年,唐僖宗中和光啟(881~888)年間兵亂,保禦有功,郡人立祠。4世祖童丕,居福塘(),唐末(888~906)為德華令,葬廬陵(江西吉安市)。5世祖童懋居廬陵(江西吉安市)。忠賢公後裔分佈︰湖北十堰市、十堰市鄖西縣、襄樊市宜城縣、襄樊老河口、襄樊谷城、隨州、隨州草店鎮、荆門市鐘祥市、武漢童家河江西吉安、泰和、安福 … 貴州貴陽。
2. 【紹興舍浦童氏宗譜】︰黃巢之亂,南城裔長子模避1饒州德興,次子楷避建州甌甯(福建建甌市)。(本譜宗說年代誤,參考同宗旁系【宛西童氏家乘】)
恢…宗說…模–顯–發(後晉
936~946官至都統)–深(琛公唐德宗年間(779~805年)任史部尚書)。(同宗旁系,因年代誤,造成發公比琛公年輕)
恢…宗說(唐大和不仕?註柳文?)…模(黃巢亂徙饒州
德興)–顯–登–浩(南宋末年寶慶元年1225進士)。(同宗旁系,因年代誤,且漏代嚴重,只能說南城裔)
恢…宗說(居
南城)…模–顥(留居南昌)–詧(南唐937~975年吾衛將軍)–清。(同宗旁系)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太平進士,殿中侍御史,上奏忤旨降仕,自南昌遷蘭溪純孝鄉椒石,續接【蘭谿擇基童氏宗譜】)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977年)–新(澄長子,純孝)。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977年)–祈(澄次子,因官留明州奉化)–陞(祈長子,籍於鄞)–長︰于、次︰丁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977年)–祈(澄次子,因官留明州奉化)–陛(祈次子,籍於鄞)–瑞(陛長子)–郁–端–大定–燁–居善–頤(子4:藻、蘩、菲、薪)。乾隆12年童肇震修譜,乾隆57年童文櫮修譜,光緒十八年童寶善、童德爵重修【紹興舍浦童氏宗譜】。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977年)–祈(澄次子,因官留明州奉化)–陛(祈次子,籍於鄞)–璞(陛次子,居秀州華亭)
恢…宗說…模–顥(留居
南昌)–詧(南唐937~975年)–澄(宋977年)–訴(澄幼子)–階(轉衢州龍遊)–琰。
恢…宗說…楷–穎(徙甌甯,今福建南平市建甌市)–欽–參(童參修譜安徽【宛西童氏宗譜】記載:童宗說生六朝梁大同九年(543),終於唐貞觀23年(649)。
恢…宗說…楷–穎(徙甌甯,今福建南平市建甌市)–欽–彥。(同宗旁系)
恢…宗說…楷–頷(避王氏之亂徙睦州淳安)。(同宗旁系)
2. 恢公…宗說公…琛公…公常公世居廬陵(3吉安市),北宋建隆元年(960)公常公辭宣城通判,公常公自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市)3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遷徙湖南湘鄉岱岳黃泥田(今漣源市水洞底鎮大嶽壟球樹灣)。
2. 童恢…童宗說後裔童澄,世居南昌擇裏,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官至殿中左侍御史,時局亂,因上奏忤旨降仕,遷浙江蘭溪純孝鄉椒石,堂號南城堂。
4. …(大斌公的前世系可能是海公世系,,需驗DNA尋根確認)…大斌公偕弟太敖、太和、太良,1102年從浙江金華府金華縣廣坪鄉珍珠裏金銷橋,遷洪都隆興府修水縣(今九江市修水縣)茅竹山南平。後裔分佈修水、宜豐、2奉新、2銅鼓、咸寧、2南昌縣鐵樹觀…。堂號︰敦睦堂,敦睦堂石屏定支。
註︰【湘陰白鶴沖童氏宗譜】恢…宗說…琛…仕榮(960年)–海–友蛟–世康–德源–宏其–芳忠–遠瑛–昌謀–隆富–福良。海公裔堂號:敦睦堂
5. 金滅北宋,童恢、童翊後裔從巢、蕪二縣遷浙右鄱陽,南宋遷至江西彭澤
2007年
彭澤水庫中,潮公墳墓出土,字跡尚清,因年代久遠恐有漏代…,潮公祖先整理如下︰童恢(卒55年)…寬公…德公…榮公…崇公…肇慶…鎮甯…范公…文淵…元之…文公…紹炘…寧遠…啟公…尹貴…參公(1127年金滅北宋南渡遷居浙右鄱陽)…
【湖口康熙辛未(1691)年譜原序】“…參遷浙(參公與顯一公之間可能漏代)生子四顯一顯二顯三顯四,其分遷饒州之
鄱陽浮梁之李村、撫州之東鄉、徽州之1婺源、建德安慶之宗陽(安徽安慶樅陽) …顯一始生子一潮,(潮公)于宋鹹淳辛末年(1271年)登進士累官工部尚書(約在南宋末年潮公遷彭澤),生子三:長謨、次典、幼訓,謨子宗正仍居故地(彭澤),典子宗文遷湖邑(湖口),訓生宗考遷居潯郡(今九江德安、德化(九江)、九江瑞昌)…”
後裔分佈:
東鄉浮梁鄱陽九江彭澤湖口瑞昌等地。瑞昌一支字輩:潮訓宗以用志永源仲顯子思必觀于月光普照萬方前啟發登高第。
1. 【江西橫峰縣司鋪鄉童家村,宗譜序】從來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宗何獨不然,我族(指江西上饒橫峰縣司鋪鄉童家村)之聚處於斯也,實自宋朝(宋高宗︰1131~1162年)來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西門童家巷(文茂公隱居會稽山),其地人煙百餘,仕官頗多。
始祖漢丹陽太守漢宗公(童恢),初爲縣令,神伏兩虎(古堂號為伏虎堂,
註1),名傳省吏,其後彥異公本唐武德(唐高宗︰618~626年)河東節度使(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防範突厥),精訓練足量餉,上嘉其忠,欽賜匾日,才兼文武復禦書餘慶堂(皇上欽賜堂號為餘慶堂,註1),三字賜之至今,高懸祠朝遺跡猶存。復有文茂公,本宋紹興(宋高宗︰1131~1162年)官拜大宗伯,忠直鯁介不附權奸,欽勅告命封其妻褚氏一品夫人,時于秦檜不和,隱居會稽山,終身不仕,生二子︰長子朝望次子朝佑,朝望公生四子︰1廷良2廷佐3廷元4廷用。
廷良公往來豫郡(河南),偶經弋邑東鄉(
上饒市弋陽縣城東)見十一都地名金橋西潼(上饒市弋陽縣朱坑鎮西童村)山清水秀,因蔔居於此。
廷元公住齊潦阪(
上饒市弋陽縣南岩鎮齊陸村齊潦陂自然村)。
廷佐公住石塢金橋(
上饒市弋陽縣朱坑鎮上童村)。
廷用公住居
貴溪縣(江西鷹潭市貴溪縣雄石鎮,北鄰上饒市橫峰)盒盤石。註2
予宧遊至浙,親訪其地,見先人之車服禮器,將族譜祥查見其文籍出仕諸公類皆聲名顯赫功德及民,反復誦之不忍釋歲,進士兆棟兄謂︰餘日既采同宗奚容吝譜遂欣然以草譜見於,故記其事,俾後之子孫識祖宗之由來,長幼有序昭穆有分,世世守之而勿替。
嘉靖丙辰(1556)年恩科舉人任廣東惠州知府加四級紀記錄八次。
曾孫家吉孟春之朔薰沐謹序(江西
上饒橫峰縣司鋪鄉童家村)。
註1︰伏虎堂→餘慶堂的後裔有: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西門童家巷、浙江余姚黃泥溝童氏、江西上饒三清山童氏(字輩︰…百顯其長明存歸章德秀…)、江西上饒橫峰縣司鋪鄉童家村、江西鷹潭市貴溪縣雄石鎮上饒市弋陽縣城東、上饒市弋陽縣南岩鎮、上饒市弋陽縣朱坑鎮、江蘇省南京市山東村童王組、南京市浦口區星甸鎮(字輩︰國政天星順、開清世德長、維嘉紫敬學、庭貴紹書香)…
註2︰貴溪縣童氏有兩支,一支是廷用公後裔。另一支為福建建陽遷來。
1. 南宋末年上饒市德興童朝英遷到景德鎮市樂平,樂平譜載︰第1代曾九公;第2代為端一、端二公;第3代文一、文二公;…尚德公…
2. 童宗說後裔童四六:元朝至元1271年從江西撫州市黎川縣出宦福建清流。子4:一郎居清流。二郎遷徙福建連城。三郎回遷原籍江西(撫州南城、黎川、臨川、贛州于都)。四郎遷居寧化石牛,後裔寧化、清流、永定。
3. 再榮公,原籍江西泰和縣。宋末(1272)官辰州參軍,解組後遷居漵浦(湖南懷化市漵浦縣)童家腦。
5. 元末劉福通亂(1351年),千三公由瑞昌遷徙湖北蘄州(昔蘄春縣安平鄉野塘嘴,今蘄春縣赤東鎮童家畈)。
5. 【黃梅九江五戶童氏宗譜】︰1949年靜安、立夫二君為了“敬宗收族,創議合修宗譜,將黃梅九江分離五戶合纂為大成通譜”,於是虛構了太乙公有五子(假資料)為梅九五戶共同的老祖宗(假資料),就這樣把五戶(真資料)聯繫成【黃梅九江五戶童氏宗譜】,梅九五戶︰顯戶盛戶世戶軒戶鴻戶
顯戶世系︰顯筠–福益–承緒 承業–天文 天章 天福 天耀–申瑞 申禧 申爵 申榮 申猷 申祺 申齡 申祉 申昌 申裕。元至正庚子(1360) 顯筠公避元末之亂,從江西童家港徙安徽新安(今六安市裕安區新安鎮),繼亦轉徙湖北黃梅縣城北關,後又析遷孔壟(今黃梅縣孔壟鎮)童家坂。瑞方自持謙恭處世。[依據:明萬曆38年譜序(卷首第41頁)載:“顯筠公避元末之亂,由贛徙皖遷梅”;道光17年譜序(卷首第36頁)載:“顯筠公由新安占籍梅城”;民國四年譜序(卷首第23頁)載:“元末顯筠公遭劉福通之亂,由贛徙皖遷梅…惟顯筠公以上籍隸江西童家港”。]
盛戶世系︰盛襄–世寵 世喆–承與 承清 承統–時玠 時淩 時謙–濟玉 濟祜 濟祥。盛襄公先世自江西遷居蘄州(今蘄春)安平鄉,後居蘄州桐梓河(譜載八世前隸屬蘄州),明嘉靖甲子(1564)年盛襄公同長子二世祖世寵公由蘄州安平鄉遷梅邑停前鎮童家村。世寵公兒孫中有七人遠遷陝西。盛襄公次子世喆公於明中葉繼盛襄公遷黃梅碎石寨下童寨村,其後裔15世朗先一支複遷安徽宿松。[依據:嘉慶二年譜序(卷首第54頁)載:“我族自蘄州遷梅…盛襄公率同二世祖世寵公於明嘉靖甲子年以教授來梅…公以前籍隸蘄州”;光緒16年譜序(卷首第43頁)載:“我祖先世自江西遷居蘄州安平鄉聚族而處…傳至盛襄公於明嘉靖甲子年同長子二世祖世寵 公以 教授來梅館于東關外張林鎮…盛襄公次子世喆公其先居蘄州,後亦相繼遷梅”;咸豐五年盛戶譜序(卷首第52頁)載:“遷梅世寵公始當明嘉靖時居蘄之安平鄉”;卷首第61頁譜序載:“世喆公始居蘄州桐梓河,明中葉繼盛襄公遷梅卜居碎石寨”。]
世戶世系︰世芳–以松–玉瑀–峽公–重金。世芳公先世由豫章之新喻(今江西新余)迁蕲州(今蕲春),明洪武二年(1369) 世芳公奉詔(誥命官)由蘄州黃梅縣源湖嘴童大村。[依據:明嘉靖年間譜序(卷首第71頁)載:“我遷始祖伏一公,公先世本豫章之臨江府新喻縣籍(今江西新余),鼻祖諱暹公之裔,字伏一諱世芳…於大明洪武二年奉詔(遷)”;道光七年譜序(卷首第69頁)載:“世芳(字伏一)公由豫章之新喻(今江西新余)遷蘄州複遷梅”。]
軒戶世系︰軒公–國安–允慶–吉祥–昌茂…家盛。軒公前六世隸屬鄱陽,明景泰辛未(1451)進士官禮部尚書(注1),妣張氏生國定、國安、國寧(注2)。
國定、國甯後裔分佈
鄱陽、湖北(二地都未聯繫),國安居湖口蘇關渡。允慶由湖口遷居德化(今九江市)仁貴鄉。
鴻戶世系︰鴻公–景琛–朝用–振河–安隆–邦彥–應鏞–方忠–勝義–良易。鴻西元末避亂由江西瓦橋遷居鄱陽。永樂二年(1404)景琛遷德化橫港(今
黃梅小池鎮)。[依據:1、卷10第1頁載:“景琛……遷居德化橫港賽業家莊後卜宅於斯承當對二鄉小池湖”。2、《清史稿 卷66志41》:江西省九江府
“沿明制,領縣五”,德化“巡司三:大姑塘、小池口、城子鎮。”其中的小池口巡司即今黃梅小池鎮。3、事實上,鴻戶現今居住地是黃梅小池鎮。
4、1949年五戶第一次合修宗譜客序(卷首第16頁)載:“公徙鄱陽六傳亦徙德化今改黃梅是為今之鴻戶。”]
合併字輩與世代(合併通派世代各戶世代)︰盛世承時濟美士名克成(通派08-17世盛戶01-10世) 元亨利貞吉道義啟賢英(通派18-27世盛戶11-20世)
溫良恭儉讓正直益聰明(通派28-37世盛戶21-30世) 華夏逢堯舜精忠衛國誠(通派38-47世盛戶31-40世)
註1家盛公舊稿不完備。1915年修譜,譜序:吾族士昂公(明朝南京禮部尚書童軒)景泰辛未進士,籍隸鄱陽,國安公遷湖口,允慶公複遷德化…
註2德勳宗親校正︰從《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青谿漫稿卷23》裡查得《明故資政大夫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童公墓誌銘》(明倪嶽撰)。
閱後才知
軒公祖籍“鄱陽文北鄉樟潭裡”生于“南京秦淮之西”,“配夫人陳氏無子,側室李氏生女一曰靜娥,適錦衣黃璋,蔡氏生子紫芝(遺腹子)”
族譜與官方文件的子嗣記載不一樣,本遷徙史以族譜為主,但保留官方文件做參考。
五戶之前無世系連接,慾尋根,應以族譜資料、年代及地緣追查,再以DNA比對確認。如︰
世芳公(伏一?福一?)、盛襄公都有可能是千三公後裔。
2. 明洪武年間從江西南昌府(南昌市)進賢縣召屯遷入泉州德化縣國寶鄉上洋村/南斗村美清橋。
【福建永春桃源家譜】存卷大房、二房世系,堂號南城堂。
5. 劉福通起義1351年,童翊後裔貴一公攜八子省一~省八為避禍從江西鄱陽縣遷湖北黃岡,
後裔分佈湖北黃岡、中河鄉、高家嶺、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重慶、四川…
5. 元末明初童文兵避亂從江西鄱陽縣遷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高士鎮。
6. 童恢、童翊後裔童錦先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榨下裏遷居湖南瀏陽西鄉童家坊。1916年童自仰修譜。
6. 【陂南童氏宗譜】武漢黃陂及周邊童氏宗譜︰始遷祖浚明公為元末武舉,江西吉安市吉水人,明洪武二年1369從吉水拖船埠經鄱陽瓦屑溝遷武漢市黃陂南鄉。始祖浚明公有兄弟七人,浚明公與兩兄弟同遷出,遷往地不詳。依歷史年代遷徙順序、地理地緣而論,浚明公源頭可能有以下五種︰
(1)恢…宗說…童重五、童重六,明初童重五、童重六兄弟從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拖船埠遷入湖南省桃源縣剪市鎮。堂號南城堂,現桃源縣童氏五千餘人。
(2)恢…參…童五、童六,明初童五、童六自江西瓦西壩移合肥北鄉,六太公返回江西5鄱陽瓦西壩 。1844年童順元修譜,堂號廉益堂。
(3)恢…宗說…童錦先,童錦先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榨下裏遷居湖南瀏陽西鄉童家坊。1916年童自仰修譜。
(4)童忠賢(遼東,727年生)—童遵(太原…襄陽,762年生)—童游—童丕葬廬陵(江西吉安)—童懋居廬陵(吉安)。後裔居江西吉安府,多人武舉。
(5)童宗說…琛公…公常公世居廬陵(江西吉安),960年公常公辭宣城通判,自廬陵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遷徙湖南湘鄉岱岳黃泥田。堂號南城堂。
註︰正淙判斷(1)極有可能與浚明公同源,理由1︰浚明公與兩兄弟同年代遷出,理由2︰豐城縣吉水縣相近,理由3︰遷出點拖船埠。
6. 明洪武年間,童宗說後裔童重五、童重六兄弟,從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拖船埠遷入湖南省桃源縣剪市鎮,堂號︰南城堂,現桃源縣童氏五千餘人。
5. 明初童五、童六太公自江西鄱陽瓦西壩合肥北鄉,六太公回江西。1844年童順元修譜,堂號:廉益堂。
依歷史(1127年金滅北宋參公南渡遷居浙右鄱陽)及地緣(鄱陽)而論,祖先世系應該是︰恢…參…童五、童六 (建議用DNA比對尋根)
5. 江西鄱陽瓦西壩童氏16??年遷安徽望江縣太慈鎮,十來個村童族約1~2萬人,有族譜,雁門郡敬義堂,
字輩:一世習啟、必紹宗功、其祥長兆、品學敦崇、永承祖德、家道昌隆、才高望重、仁義寬宏。今字輩到兆、品、學。明末清初分支到浙江。
7. 始祖晉朝大夫(可能是胥童,請看原譜),因失譜序…不知歷經多少朝代…亂世時童氏弟兄將銅秤砣搗碎各執一砣為記奔走,我祖逃奔豫章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置業。至明末豫章(今南昌)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童氏(庠生)赴湖廣恩施教學,童氏(庠生)先陽、星陽應聰、明、智、慧、鮮、照(時張獻忠屠川1639~1646年)茂盛(平張獻忠之亂後,康熙戊辰年(1688年)應聰兒子茂盛公攜眷遷居黔遵義縣樂安裏二甲地名瓦成塘)子美(子美公由貴州遵義遷入川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入川字輩:之(子:子美公)先世季("王季"合成一字)、大文德萬載吉星永光明、榮華福祿壽忠孝進朝庭、開科尤天選富貴嘉安慶。
【武勝縣清平鎮族譜】童吉福提供(正淙註)︰自晉朝(疑譜寫錯,春秋晉國)起,童姓大夫出生(胥童),分姓支傳(胥氏分姓,支傳童姓),流派先祖,失其譜序,未得原真。祖派者,今考究祖派遺語:以湖廣閩中(亂世才有可能跑這麼多省,疑是黃巢時代)置業為始,認丁繁重,村後有一祠宇,宇內石角生金,石縫出米。族內有一人,名曰道仙,在宇焚獻,日需盡敷。時因栽插禾苗,道仙以水碗使箸,能撐日辰長永不夕之術。經朝欽監查之,兵伐而誅。始祖知覺同胞弟兄,遂將銅秤砣搗碎各執一砣為記奔走,以子孫後會記認同本之譜也。始祖逃奔豫章瑞州府高安縣二十四都置業。祖人派發愈繁,我祖身列庠生,棄業置身赴廣,恩施縣教學,始娶祖母所生先陽、星陽,陽生應聰、明、智、慧、鮮、照,公行第一。應聰所生茂盛一人,是時黃巢(疑譜寫錯,張獻忠)在黔省逆亂。亂之後,予祖攜眷至黔,坐落遵義縣樂安裡二甲地名瓦成塘,置買大梨寨、小梨寨,人丁亦盛。康熙戊辰年(1688年)西蜀開墾,己巳年(1689年)至黔省。
7. 崇月公1771年從江西瑞州府高安縣遷入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入川祖是崇月公,號元茂,是義閣公次子,母羅氏,兄崇年,弟崇虎、崇橋、崇笑。譜上高安童氏字派為:學…應孔惟元有 道義崇至世 昭穆效明賢… 。
3. 乾隆末年(1790~1795),江西吉安府定公後裔童氏武舉人,隨軍隊遷入貴州貴陽,字輩:元如世占啟,汝興成光明,世界顯稱偉。武舉人字輩元。
2. 江西宜春市銅鼓縣瓦脊街童氏190?年遷至湖北黃岡,再遷武漢江夏區湖泗鎮鄔橋童家畈,字輩:吉慶綏貽善、高超必濟光(今輩:貽善高)。
2. 恢公…宗說公…琛公…仕榮–海公–友蛟–世康–德源–宏其–芳忠–遠瑛–昌謀–隆富–福良公,明洪武間,福良公從江西南昌縣鐵樹觀遷湖南長沙縣霧陽都虎踏石童家坊,清咸豐青舫公續修族譜以琛公遠而難稽,改海公一世祖;光緒之修則改以福良公為第一世祖,堂號︰敦睦堂。
5. 明永樂年間文經、聖經、華經兄弟從江西饒州府鄱陽餘幹縣東鄉遷湖南常德府捕魚為業,數年再遷居龍邑(今常德市漢壽縣),1919年纂譜,堂號經學堂。
3. 鼎貴公世居江西安福圳上,明宣德間(1426~1435)授長沙衛,攜父遷湖南長沙,先居甯鄉聚石坑。宣德間又遷湘潭上五都碑頭市雙壟沖童家嶺。
2. 嗣興公,明萬曆間由江西奉新縣遷湖南寧鄉,後裔世居二都飛鳳裏企石崗望霞灣。1939年四修族譜,堂號雁門。
8. 朝山公(1126年率眷童朝山從河南開封南渡浙江紹興)–萬益(萬一)郎公(1127年攜四子避亂來閩汀州府清岩裏童坊)…十三郎公(1205年由青岩裏童坊遷居連城)…四四郎公(福建上杭始祖,今永定縣峰市始祖)…四四郎公後裔遷居江西省的有:
璦公忠房︰24世遠洋公、遠湖公於清宣統(1910)遷居江西
1景德鎮。 徵公房︰19世峻公於清乾隆(1758)迂居江西。
禮公房︰12世向榮公、向祖公于清順治(1644)遷居
1上饒市。            璽公召房︰15世既郎公、足郎公于明朝天啟(1624)遷居1上饒市焦石。
得昌公房︰15世有麟公、有麒公於清熙(1663)迂居
1上饒市玉山縣。 升公房︰16世應台公于清順治(1656)迂居1上饒市鉛山縣。
升公房︰17世昌傑公于明朝崇偵(1635)迂居
1上饒市。                       升公房︰17世昌其公于明朝崇禎(1640)遷居1上饒市鉛山縣。
升公房︰18世善繼公於清康熙(1690)遷居
1上饒市鉛山縣。                璽公召房︰18世能豐公於清康熙(1687)遷居1上饒縣。
纘公房︰19世連公於清乾隆(1740)遷居
2南昌市新建縣山口。          璦公寬房︰23世源輝公於清光緒(1882)遷居2南昌市。
璦公寬房︰25世慶端公於請光緒(1878)遷居江西
2南昌市,27世裔孫文貞、文利、文孝、文壽、文廉、文信、俊飛、燕珍全家遷居臺灣嘉義、高雄。
冕公房︰16世祖授公、祖采公于明朝崇禎(1642)遷居
宜春7高安。 淳公房︰19世謙公於清康熙(1695)遷居宜春樟樹市(7高安市南邊)。
璽公周房︰18世能曉公於清康熙(1700)遷居江西新昌(
宜春2宜豐縣)。謙公房︰19世新保公、新梁公於清乾隆(1780)遷居江西。
璽公周房︰18世能霞公于清雍正(1731)遷居
2萍鄉市。                        纘公房︰20世有宗公於清嘉(1809)遷居2萍鄉市。
綽公房︰17世四知公於清康熙(1690)迂居
吉安3安福縣武溪。        織公房︰18世思盛公、應盛公、恩盛公、息盛公兄弟於清康熙(1702)遷居3吉安
纘公房︰18世善縉公、善紳公、善經公於清康熙(1703)遷居
3吉安永豐縣。 瑜公璁房︰18世鐘仁公於清康熙(1712)遷居3吉安峽江縣。
瑜公璁房︰19世祖麟公、祖增公、祖鳳公于清嘉慶(1803)遷居
3吉安峽江縣。 璽公周房︰23世源吉公於清光緒(1805)遷居吉安3吉安縣。
綸公房︰22世德墊公、德鼎公于清嘉慶(1810)遷居
3吉安一市。       瑗公有房︰21世積麟公于清嘉慶(1814)遷居3吉安峽江縣。
禮公房︰16世魅公、春公、忠公、恕公于清順治(1647)遷居
贛州市雲都紫山。 璽公周房︰24世遠紹公1918年遷居江西水灣。
瑗公寬房︰18世汝炯公於清康熙(1755)迂居
贛州市。                        徵公房︰20世宗泰公、先發公、宗發公於乾隆(1770)遷居贛州市。
徵公房︰20世宗啟公、宗器公於清乾隆(1795)遷居
贛州市。            綸公房︰21世和羨公、積宏公于清嘉慶(1799~1806)遷居贛州市。
織公房︰21世積沂公於清乾隆(1781)遷居
贛州市。                            綸公房︰19世祖璦公于嘉慶(1812)遷居贛州市。
璦公寬房︰22世水養公于清咸豐年(1851)遷居
贛州市。                    璦公寬房︰22世德湖公、德濤公、德劍公于清同治(1864)遷居贛州
瑗公寬房︰19世悌公、信公于雍正年間(1727)遷居
贛州市。            璦公寬房︰25世榮宗公1960年遷居江西。
富公房︰23世源泰公率子任遠、重遠、紹遠、孫慶松、慶煌、慶煜、慶栓、慶增于清嘉慶(1813)遷居江西
贛州市。
徵公房︰21世積源公于清道光(1830)遷居
贛州市。                           璦公良房︰23世源高公於清光緒(1883)遷居江西贛州信豐縣。
義公房︰24世遠昭公、遠皓公於1949年遷江西
贛縣                     璦公寬房︰24世遠明公於清宣統(1911)遷居江西贛縣
義公房︰25世慶嶺公、慶祥公1935年遷居江西
贛縣     綸公房︰25世慶普公、慶善公、慶麟公遷居江西贛州市,慶普曾任贛州市人代委員會主任。
贛州市︰尋烏縣、定南縣、龍南縣、全南縣…的童氏大部份為朝山公–萬一郎公–九郎公–十三郎公–四四郎後裔。
8. 【清流五修雁門童氏家譜】載︰朝山–萬一(益)郎–九郎–十四郎世系,十四郎裔孫大經公(乳名千九郎公)于南宋理宗淳佑12年(1252)由福建長汀遷入福建清流長校留坑,為清流長校(四堡)留坑始祖,大經公曾任新羅刺史十年。大經公後裔遷江西如下︰
十一世熹公、節公江西
信豐寨前墟(崇禎年間)。十三世育節、育和江西瑞金,日壽、象虹、象安江西信豐。十五世有益(康熙年間)、癸龍、辛龍江西萬載縣(乾隆年間)。十六世祖生、啟賤江西石城縣。
2. 南宋末年江西南城童氏,朱熹的學生,跟隨朱熹到武夷山,定居南平市建陽美溪,南宋高官曾是皇帝老師,告老回鄉路經鷹潭市余江縣中童鎮定居下來,有族譜。後裔分佈︰福建南平市建陽、江西鷹潭市余江縣中童鎮、鷹潭市童家、鷹潭市貴溪縣()。
註︰貴溪縣童氏有兩支,本支為福建建陽遷來。另一支是【江西橫峰縣司鋪鄉童家村,宗譜序】廷用公後裔。
童化平宗親網路校對:
建陽美溪始祖是無手翁(又稱無號翁)是唐乾符五年(878年)從安徽南樹下搬遷來。江西中童的始祖是童秦(國師公號鳳崗)唐時搬遷江西楊坊(現在的中童)。
況且我有老家譜為證。敬請尊重歷史,遵循族史!
正淙︰謝謝童氏宗親網路提供童氏遷徙資料,以上二者皆保留,主因都沒有照相族譜寄給我,我無法正確判斷是世系重疊(兩者皆對)那一方對或錯
請中童宗親以您的族譜記載為準。
2. 朝山(1126年朝山公率眷從開封南渡浙江紹興)–萬一(益)郎(1127年萬一郎攜四子避亂遷閩寧化再遷汀州府長汀縣童坊鎮)–九郎…昌生(遷武平)…14世子興(約15??年從福建武平魯溪遷徙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銅田村)。
朝山(1126年朝山公率眷從開封南渡浙江紹興)–萬一(益)郎(1127年萬一郎攜四子避亂遷閩寧化再遷汀州府長汀縣童坊鎮)–九郎…昌生(遷武平)…18世玉寶(約15??年從福建武平魯溪遷徙
萍鄉市蘆溪縣南坑鎮七保村)。
2. 童世禮於年由江西饒州奔湖北黃岡縣,又遷嘉魚魯家潭最後輾轉江夏縣(武昌縣),今族人大部分居童家河(後改名︰金水四村),小部分居赤機、黃龍潭熊家外村,因政府推行破四舊,族譜付炬燒毀,先祖資料無法考查,1995年修譜僅保存古字輩再增新字輩。
老派行︰世顯應川、承維炳心、本立道生、文明德勝、作福有慶、家必榮昌、永守先志、長發祥光。
新派行︰後代英傑、功偉超凡、仁義禮智、聲譽振華、宏圖大展、安邦定業、伏龍引鳳、美樂流芳。
5. 光緒33年(1907)童新發攜家眷皮氏、幼子童正茂(2歲)從湖北省黃岡縣賈廟區楊泗公社童家灣遷至江西省彭澤縣楊梓鎮龍源村橋下組。
1963年湖北黃岡族人童奇付、童奇伯帶家譜來楊梓鎮,可惜家譜在文化大革命燒燬。
依地緣而論童新發的世系可能︰1.十朝公後裔
2.貴一公後裔3.貴一公的八兄弟後裔4.其他︰。新發公後裔必需返黃岡求正確世系。

[1]
user:
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