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安徽。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 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 |||
1.[1] | 恢、翊祖籍山東,居淮慶河內(今安徽阜陽及鳳台一帶),恢公少年任不其縣令,後任丹陽太守(丹陽轄域安徽宣城、江蘇丹陽、浙江湖州一帶)。翊少年任穎州(今安徽阜陽)令,後隨兄遷丹陽。東漢光武帝建武31年(西元55年)恢公卒於任上(丹陽太守)。恢、翊後裔居安徽宣城、2巢、2蕪二縣、江蘇丹陽、浙江湖州。 三國時期,2巢(位江北,魏國)2蕪(位江南,吳國)是魏、吳邊界戰場,且公元239年巢湖大地震,城池陷入湖底,死傷無數,2巢、2蕪百性大量遷出,童恢、童翊後裔部份遷離2巢、2蕪二縣。 《三國志引江表傳》:“丹陽童芝自擅廬陵(江西吉安市)太守”為仰韓古譜的童爾芝“廬陵守終”。 【蘭溪古譜】:恢公裔童文伯為護國將軍,318年統兵隨帝渡江遷都建康府(今南京)。譜載:文伯公生元政、元休、元丙、元彬,享年96葬睦州建德縣離城三十裏地。後裔:徽州、浙東、龍游、蘭溪、福建… 恢公、翊公後裔雯公約在公元400年遷婺源雲田畋(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及安徽2休寧縣及浙江開化一帶)… 現今恢公、翊公後裔:安徽、江蘇、浙江(湖州、杭州、臨安、開化、嘉興、寧波鄞縣…)、江西(上饒市婺源、南城、吉安)、湖北黃岡、長江兩岸、四川、福建、台灣 … 南洋、全球。 【紹興舍浦童氏宗譜】旁系:童恢…童宗說…童楷…童穎(徙福建甌甯)…童欽…童參(修【宛西童氏家乘】註) 【宛西童氏家乘】1版:恢公…27世參公(號甌甯),北宋開寶五年(972)孟春(正月)童參汴京修譜,宰相竇儀譜中題字。2版:恢公…27世參公、珂公、然公…28世珪公(號靜齋),北宋天禧元年(1017)仲夏(五月)童珪2修譜於上浣,宰相呂蒙正譜中題字。3版:恢公…27世參公、珂公、然公…28世珪公(號靜齋)…31世訾公,南宋嘉祐元年(1056)季秋童訾修譜。4版:南宋紹興四年(1134)36世太乙公修譜,南宋名將岳飛題字。5版:南宋紹興壬午(1162)39世伯羽修譜,朱熹題字。6版:南宋咸淳六年(1270)修譜於宛西,宰相文天祥題字。7版︰明萬曆癸未年(1583年)修宗譜跋一篇。8版︰清乾隆壬寅47年(1782)修宗譜跋三篇。9版︰清道光乙未15年(1835)華二公分修宗譜跋一篇。10版︰清咸豐壬子2年(1852)修宗譜跋二篇。11版︰謹遵6版南宋咸淳六年(1270)舊籍原本,光緒辛卯(1891)第61世童潔文重修。堂號︰振振堂。 註︰【紹興舍浦童氏宗譜】旁系童參972年修【宛西童氏家乘】。 註︰安徽宛西清流鄉位在宣城北方敬亭山之西邊。後繼續向西繁衍,乃所謂高嶺童氏也。 |
||
2. | 恢、翊後裔雯公約在公元400年從巢湖、蕪湖二縣遷婺源雲田畋(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及安徽休寧縣及浙江開化一帶)。 | ||
2. | 金滅北宋童志賢從巢、蕪二縣避亂入閩,擇居建陽水吉城東南隅。1999年童進禮修譜【福建建陽】堂號:懷德堂。 | ||
2. | 金滅北宋,童恢、童翊後裔從巢、蕪二縣遷浙右鄱陽,南宋遷至江西彭澤: 2007年彭澤水庫中,潮公墳墓出土,字跡尚清,因年代久遠恐有漏代…,潮公祖先整理如下︰童恢(189年)…寬公…德公…榮公…崇公…肇慶…鎮甯…范公…文淵…元之…文公…紹炘…寧遠…啟公…尹貴…參公(1127年金滅北宋南渡遷居浙右)… 【湖口康熙辛未(1691)年譜原序】“…參遷浙(參公與顯一公之間可能漏代)生子四顯一顯二顯三顯四,其分遷饒州之鄱陽浮梁之李村、撫州之東鄉、徽州之婺源、(顯四公遷)建德安慶之宗陽(樅陽) …顯一始生子一潮,(潮公)于宋鹹淳辛末年(1271年)登進士累官工部尚書(潮公約在南宋末年潮公遷彭澤),生子三:長謨、次言典、幼訓,謨子宗正仍居故地(彭澤),言典子宗文遷湖邑(湖口),訓生宗考遷居潯郡(今九江德安、德化、九江瑞昌)…” |
||
2. | 童恢、童翊後裔童猷才,世居桐城市、樅陽縣桐炭埠(宗祠位於東鄉小嶺),宗譜創修於1637年(明崇禎丁醜年),2修於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3修於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4修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先人童傳薪、童子雄等擬於1948年前五修宗譜,惜條件不允未踐行。今為宗譜續存,皖桐炭埠一支決定五修宗譜,字輩第12世起為:光大基緒、宏遠傳裔、德業日振、俊秀偉才。 | ||
1. | 祖籍江南寧國府宣城縣童家寨(今屬安徽省宣州市,與【宛西童氏家乘】同世系),元代之前遷居平江府(今蘇州) 閶門。明洪武二年(1369) 始遷祖由蘇州閶門遷居江蘇泰州市興化市中堡莊。中堡莊前湖每年重陽節後盛產肥美的青殼大蟹,童氏二世祖有生意腦筋轉經營活蟹買賣,並研發製醉蟹。明洪武27年(1394)中堡童氏二世祖創立“童德大”中莊醉蟹。 | ||
3. | 元末明初童文兵避亂從江西鄱陽縣遷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高士鎮。 | ||
4. | 山東青州童氏…楚漢相爭時童良任徽州歙縣令…北宋末年後裔︰珍公北宋哲宗舉人,授兵部左侍郎。玖公北宋徽宗舉人,授刑部郎中。紱公宋徽宗舉人,授慶陽刺史。縉公宋徽宗舉人,授禦史中丞。緩公宋徽宗以賢才特賜進士。綿公宋徽宗舉人,授四川節度使。績公宋徽宗舉人,授禦史中丞。 至明洪武初年兵亂經歙縣,徽州歙縣宗親避亂散遷他鄉︰ 仍公、錚公隱居台州寧海塔山庠生。德七制公居蘭溪黃泥山。德十一定公居桐廬興化制史。德十道公居紹興隱竹園。德三彤公居永嘉張溪進士。德五彤公居金華十四都進士。德六慶公居衢州西安南門外五都庠生。文十二段公居衢州常山西門。文十五仲公居寧波鄞縣世六都。辰四科公居奉化大夫。辰五聯公居余姚後海庠生。辰廿一甲公居嘉興。文三敬公居衢州江山清湖童家村,乾隆35年首修【桐溪童氏家譜】,民國7年六修。 |
||
4. | 元天曆(1328~1329)年間,一世祖童貴八(註1註2)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巖鎮遷安慶市2桐城,初居道士坡。至元末(1367年),三世祖童榮益遷居安慶市2樅陽縣樅陽鎮。八世靜齋公(名,自澄,字定夫)於明代興建輔仁會館講學,遠近聞名。今族人散居安慶市2桐城、2樅陽、14無為一帶、陜西洋縣(註3)。字輩︰孝友承先永、文章啓祚長、存仁師聖哲、秉義立倫常、德業本誠正、家聲宜顯揚、允期能紹述、積厚慶餘芳。今字輩已到祚長存仁。【樅陽童氏宗譜】歷代族譜五修,如下︰ 初修︰明末天啟二年(1622),由“賜進士出身,詹事府協理府事、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待讀學士”的何如寵和錢至立作序。 續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賜進士及第、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 起居注禮部尚書加二級”的張英作序。 三修︰嘉慶二十年(1815),由著名散文家姚鼐題跋 。 四修︰同治十一年(1872),由資政大夫吳廷棟題跋。 五修︰宣統元年(1909),由戴鴻慈捉刀,戴鴻慈光緒二年進士,清末出國考察五大臣之一,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長。童鑒泉是作序人之一。 註1︰譜載貴八有兄弟共十人,以貴字冠行派,數為名,兄弟都遷徙異地,貴六公遷中州(今浙江遂安縣中州鎮),貴八公遷桐城(安慶市2桐城),貴九公遷山陰(今浙江紹興),其他有遷6太湖、淝水(今安徽8壽縣東南方)…等貴字輩(貴一 ~ 貴十)皆一本。 註2︰貴一公原籍江西饒州府鄱陽縣遷湖北黃岡中河鄉,貴一、貴八同為貴字輩且年代吻合、地理位置相近,應該是兄弟。後裔如用DNA確認更好。 註3︰樅陽古譜載陜西洋縣鐵冶河非吾宗派,但道光年間(1821~1850)長房太學生童文驄赴試北闈,適逢洋縣甲午(1834)科舉人童顏舒,童顏舒說︰祖居樅陽,橋公派下,至大有公遷潛(今安慶市潛山縣)卒塟於潛(大有公與王太君俱塟於潛),爾後子孫遷陜卒也塟陜,但子孫皆永懷千里故居2樅陽。 |
||
5. | 山東姑幕童仲玉後裔1淮慶河內童氏(今約十萬人),元朝末年1300年左右遷居淮南市大通區孔店鄉童圩,到1853年太平天國長毛軍來時,燒殺搶掠,分支遷安徽滁州市全椒縣、滁州市大王鄉、定遠城北齋郎鄉、鳳陽、懷遠 …。1942年抗日時期,童義德率族人遷泗縣。 字輩:福庭義如廣、保懷德國志、子梓永遠長。 |
||
2. | 童恢、童翊後裔童聚1355年從朱洪武舉義師抗元,開國及平內亂功臣,守禦湖廣沅州,洪武16年(1383)卒,誥命明威將軍沅州衛指揮簽事賜葬故鄉含山(安徽含山)。誥命子孫國鼎、國真、文泮世襲為官遷居泉州。3世璋公任湖州德青縣丞立籍,3世琛公任福建都司簽事,5世榮公建基明山嶺後官洋鄉,5世華公貢生出身任汀州府連城縣立籍,5世富公進士出身任紹興府會稽縣丞立籍,6世乾震公欽諡昭勇將軍,功績載入泉州府志,4世流公開基同安下琦鄉,4世汶公開基泉州德化縣上洋鄉,7世旭溪弟兄開基南安疇溪,4世真碩公開基石獅。後裔:紹興、德清、泉州、德化、同安、南安、石獅、台灣 … | ||
6. | 童鼎–童清三…童三九世系︰明初福建延平府三九公後裔石字輩遷安徽太湖,堂號:敦倫堂,字輩:福石登文永、玉日金良盟、心希孫懷學、振國世昌隆,1930年編【傳家寶錄】載:序、家規、先祖墓圖、無家譜歷史,增派字:盛德開元運、邦家大有光、仁聲培植厚、長髮慶安康。福字輩:福一到福六,至今已有22~26世。 | ||
7. | 明初五、六太公自江西瓦西壩移合肥北鄉,六太公回江西。1844年童順元修譜堂號:廉益堂。 | ||
7. | 明洪武23年(1390)童恢、童翊後裔興緒公自廬州合肥遷居湖南桃源再遷大庸(今張家界市),其孫︰子山居西庸鄉、子芳居永定鎮南莊坪、子貴居西教鄉芭蕉(立宗祠)。 | ||
8. |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童姓後裔分佈冀(河北)、魯(山東)、豫(河南)、陜(陝西)、甘(甘肅)、皖(安徽)、蘇(江蘇)、鄂(湖北)、蒙(內蒙)、川(四川)、青(青海)、黔(貴州)、滇(雲南)、桂(廣西)、粵(廣東)、瓊(海南)。洪洞縣大槐樹遷民至安徽:5淮南大通區舜耕山南麓、六安市壽縣壽東鄉。 | ||
9. | 洞庭湖畔童氏遷合肥,明末清初遷徙安徽合肥市長豐縣,五世太公童天金,為明清時的禦史,死後葬于安徽長豐縣五十頭。 後裔分佈長豐縣肥東縣,字輩:邦家常興 乃有賢英 大中至正 應為良成。與原當地童氏字輩不一樣(主因:童恢童翊後裔分支多年相遇)。 |
||
3. | 童恢、童翊後裔:161?年從江西鄱陽瓦西壩遷安徽安慶市望江縣太慈鎮,十來個村童族約1~2萬人,有族譜,雁門郡敬義堂,字輩:一世習啟,必紹宗功。其祥長兆,品學敦崇。永承祖德,家道昌隆。才高望重,仁義寬宏。今字輩到兆、品、學。明末清初分支到浙江。 | ||
10 | 【安徽和縣童氏家譜】載,祖籍山西,明初遷陝西西安金占山,始祖童小橋為清初皇太子武術禦師。一次傳授武功,不慎傷皇子,遂舉家隱姓逃至和州(今安徽和縣)定居,改仝姓(仝=同,童姓分支)。 康熙八年(1669年)後,仝姓後人朝中武舉,家道興旺。部份後裔衣錦返鄉陜西漢中洋縣龍亭鎮。仝姓回族主要分佈:安徽和縣、陜西漢中洋縣、江蘇。部份更回童姓。 | ||
11 | 朝山公–萬一(益)郎…十三郎公…四四郎公後裔福建連城遷安徽,有: 綽公房:18世序生公於清康熙(1677)遷居安徽黃山市2休寧縣屯溪長千傍。 謨公房:16世佑生公於清康熙(1697)遷居安徽黃山市2休寧縣。 斌公房:17世顏公于明天啟(1625)、盛公於明崇禎(1636)遷居安徽徽州府(宋元明清四代徽州府轄境:今安徽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 綽公房:17世斐公於清康熙(1680)遷居安徽江南2蕪湖。 |
||
12 | 明末清初,江西?(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童氏遷徙安徽舒城五顯大公山定居, 後裔分佈:舒城五顯大公山、舒城張母橋、長沖、山七鎮。字輩:文章百世揚、國寶在鴻儒、家聲賢大莫、名貴中如朱、建修中孝德。 |
||
13 | 湖北羅田、安徽金寨六修童氏宗譜字輩: 養再仁萬 廷朝希文 勝尚良子 承習斯有 大光啟邦 先德榮芳 仕維品重 家以道昌 崇倫務本 孝友寧康 信義永守 慶衍鐘祥。 |
||
14 | 安徽無為童氏,以下三世系字輩不同,如果堂號相同,也算是同世系: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a字輩:孝權呈先勇、文章啟作長、存仁師聖哲。堂號:?。民國初年安徽無為童氏族人遷徙當涂縣。本世系:【安徽無為童氏宗譜】2010年修譜。 b字輩:不知?。貴八公自安徽省黃山市4歙縣巖鎮遷2桐城…榮益公遷2樅陽…後裔遷無為…遷當涂縣。堂號:?。 c字輩:洪文開萬祀、懋業達天朝、忠孝傳家寶、賢才振國豪。堂號:崇本堂。本世系:【安徽無為童氏宗譜】光緒辛醜年(1901)童懋雲等纂。分佈:安徽省無為、12舒城、肥西、六安、山東東營市。 |
||
15 | 安徽宿州童氏資料不足?可能是早期渤海郡童氏遷來。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