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世系分佈圖:河北山東。 說明1︰文字記載年代順序,上古下近。 2︰世代符號"–"代代銜接,"…"隔代銜接。 3︰粉紅色文字為未知。 | |||
1.[1] | 童續(童錫)之後傳14~17代、胥童之後傳4~7代,時逢韓、趙、魏三家分晉遷都移民,遷都移民後童氏分佈如下: A.留原居地陜西山西。 B.趙:河北邯鄲。戰國末期長平之戰,趙大敗,部份童氏由邯鄲遷徙渤海郡,2~9皆是。 C.魏、韓:魏都河南開封、韓都河南宜陽韓城。 |
||
2. | 山東姑幕(諸城)大善人童仲玉,後裔童恢和童翊名登《後漢書》“循吏傳” | ||
3. | 三國時代,東莞(今日照市莒縣)童太一仕宦落籍於吳國建業(江蘇南京)。 | ||
4. | 景談公(祖籍青州)…童文起,西晉末年童文起由河南韓城渡江遷新定仰韓(今淳安仰韓)。 | ||
4. | 山東青州(泰山以東)童氏…楚漢相爭時童良任徽州歙縣(今安徽黃山市歙縣)令。 | ||
5. | 1世祖童忠賢祖籍遼東,開元(713~741)丁卯年正月初一午時生,18歲從軍。2世祖童遵,唐寶應(762~779)壬寅年生,起家山西太原,恭軍禮泉縣鎮守襄陽(湖北襄樊市襄陽縣)。3世祖童游,唐僖宗中和光啟(881~888)年間兵亂,保禦有功,郡人立祠。4世祖童丕,居福塘,唐末(888~906)為德華令,葬廬陵(今江西吉安市)。5世祖童懋居廬陵
… 忠賢公後裔分佈︰湖北十堰市、十堰市鄖西縣、襄樊市宜城縣、襄樊老河口、襄樊谷城、隨州、隨州草店鎮、荆門市鐘祥市、江西吉安、泰和、安福…、貴州貴陽。 |
||
6. | 大業公魯徐州(今江蘇與山東交界,棗莊市區)淮士司戶,子朝魁公河南光州汝寧府都尉,孫萬松公879年隨王潮(拜漳州聖王)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 | ||
8. | 元代1322年童春谷從山東永州府東平州(今東平縣)穀口村至湖北咸寧市嘉魚任縣令。 | ||
9. | 【童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童氏遷博興縣福興莊童家莊子,1912年柳童鄉更名柳童(山東省濱州市博興城東8公里)。 | ||
9. | 邯鄲遷徙渤海郡,尚有︰聊城市(冠縣東古城鎮北童莊村、陽谷縣定水鎮、…)、臨沂、莒南、棗莊、費縣、蓬萊 …。 | ||
14. | 招遠市蠶莊鎮童家村(有族譜):先祖童柏舉於明洪武二年(1369)自四川經移民集散地洪洞大槐樹遷徙山東招遠市蠶莊鎮童家村,現已繁衍25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分支遷萊州朱橋鎮童家村。 | ||
10. | 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童姓遷民,河北:保定市徐水縣大王店鎮童氏約600人。 | ||
10. |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北三營村、懷來縣王家樓鄉麻峪口村童氏,來源資料不足?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 ||
? | 明萬曆年間(1573~1620)童榮登自渤海?遷浙江衢州龍遊北鄉桐岡。1812年童兆素修桐岡宗譜。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 ||
11. | 雁門童氏,老譜(已失)記載遠祖白寅、白勝二公居北京虎皮口(直棣河間府),九房分支我祖(廷字輩,明朝末年各執金杯牙筷為記)遷居貴州遵義、仁懷等處,我房遷四川遂寧縣,後因避(張獻忠)兵亂複遷貴州遵義、仁懷;康熙年間我祖應輔、應朝二公複遷入川重慶大足縣城西六十裏崇勝裏,至今逾380年,族人一萬多。先祖只記得老譜書上的六個字輩:白、廷、應、在、之、仕。 清乾隆55年(1790)國學童思超修譜於重慶,惜!前面部份損毀嚴,增字輩:子思文學光明長、世代開國啟忠良、修其忠支廷肇美、永振家聲大榮昌。 |
||
15. |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卓克氏,也稱卓穆克氏,世居浩齊特(今河北張家口赤城縣獨石口外一帶)。清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卓氏、童氏、王氏等。 | ||
12. | 紹興童氏13世遷山東荷澤市鄆城武安鎮至今300多年,輩分:金月陵肖漢 申修甲齊 治國安邦…,後裔分支梁山、單縣、1938年童金藍童美宵等兄弟6人遷居哈爾濱。 | ||
13. | 雲南?童氏遷徙到山東文登,輩分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請知情宗親來函告知 | ||
11. | 朝山公–萬一(益)郎…十三郎公…四四郎公後裔璦公寬房:25世榮富公、榮龍公1951年從福建連城遷居北京市。 |